[发明专利]洁净室废气送风系统及其送风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436350.3 | 申请日: | 2022-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274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03 |
发明(设计)人: | 陈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沃泰芯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3/167 | 分类号: | F24F3/167;F24F7/003;F24F7/06;F24F8/108;F24F11/64;F24F11/80;F24F11/88;F24F12/00;F24F13/30;F24F110/1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专才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79 | 代理人: | 杨惠邦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洁净室 废气 送风 系统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洁净室废气送风系统及其送风方法,该洁净室废气送风系统包括洁净室排气管路、排气风机、送风通道、设置在送风通道的第一风阀、尾气处理通道、第二风阀、待调温室、换热围壁件、以及废气外排管道;所述换热围壁件设置在待调温室内,且换热围壁件与待调温室的内壁共同围成换热风腔,所述送风通道的其中一端与洁净室排气管路连通,另一端与换热风腔连通;所述换热围壁件上设置有与换热风腔连通的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处安装有进风风机;所述换热围壁件上还设置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废气外排管道连通。本发明可借助洁净室废气调节待调温室室内温度,达到冬暖夏凉效果,可减少空调设备成本及空调设备运行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洁净室废气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洁净室废气送风系统及其送风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精密机械、半导体、宇航、原子能等加工领域的部分企业常配置有洁净室和待调温室。
其中,洁净室为对空气洁净度、温度、湿度、压力、噪声等参数需依据实际需求严格控制的密闭性较好的空间,其室内空气温度一般在20--24摄氏度之间,为了保证室内的洁净度及含氧量、温湿度等,洁净室内部的部分空气常通过洁净室排气管路排出并形成为洁净室废气,而洁净室废气温度在24摄氏度上下,并采用直排方式排放于大气中,从而造成能源的浪费。
而待调温室常为办公室、更衣室、休息间、洗手间、洽谈室、会议室等非洁净室,目前,在夏季和冬季该待调温室的室内温度常通过空调调节,从而需耗费空调设备投入成本及空调运行成本,大大增加企业负担。因而,如何可实现待调温室室内温度调节的同时,并减少空调设备及运行成本,已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洁净室废气送风系统,其通过采用洁净室排气管路、排气风机、送风通道、第一风阀、尾气处理通道、第二风阀、待调温室、换热围壁件、以及废气外排管道的结合,可借助洁净室废气调节待调温室室内温度,从而无需依赖空调调节待调温室的室内温度,可减少空调设备成本及空调设备运行成本。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上述洁净室废气送风系统的送风方法,其可借助洁净室废气调节待调温室室内温度,从而无需依赖空调调节待调温室的室内温度,可减少空调设备成本及空调设备运行成本。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洁净室废气送风系统,包括洁净室排气管路、设置在洁净室排气管路的排气风机、送风通道、设置在送风通道的第一风阀、与洁净室排气管路连通的尾气处理通道、设置在尾气处理通道的第二风阀、待调温室、换热围壁件、以及废气外排管道;所述换热围壁件设置在待调温室内,且换热围壁件与待调温室的内壁共同围成换热风腔,所述送风通道的其中一端与洁净室排气管路连通,另一端与换热风腔连通;所述换热围壁件上设置有与换热风腔连通的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处安装有进风风机;所述换热围壁件上还设置有与进风口相对的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废气外排管道连通。
所述换热围壁件的顶端与待调温室的顶壁密封配合,且换热围壁件的底端与待调温室的底壁密封配合。
所述出风口处安装有对流风机。
所述进风风机位于待调温室的其中一端,所述对流风机位于待调温室的另一端。
所述换热围壁件为换热铝合金板,该换热铝合金板包括围设在待调温室各侧壁一侧的主板体,所述主板体的两端均设置有与待调温室侧壁连接的连接板体。
所述换热围壁件与待调温室的内壁还围成有与换热风腔相隔离的出风腔,所述出风口通过出风腔与废气外排管道连通。
所述换热围壁件通过固定件与待调温室的侧壁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沃泰芯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沃泰芯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363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