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吸能排障器及轨道交通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2211447013.4 | 申请日: | 2022-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492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31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波;金希红;苏永章;刘永强;李孟梁;陈潢泽;王少君;刘宏也;刘必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F19/06 | 分类号: | B61F19/06;B61F1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吉硕 |
地址: | 412000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能排障器 轨道交通 车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吸能排障器,包括排障板、支撑件、吸能元件和安装座。其中,支撑件与排障板相对设置;吸能元件设于排障板与支撑件之间,且包括位于中间的中间吸能部和位于中间吸能部左右两侧的左吸能部和右吸能部,中间吸能部与左吸能部之间具有间隙,且中间吸能部与右吸能部之间具有间隙;安装座的底端与排障板和/或支撑件固定连接,顶端用于与车体螺栓连接。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吸能排障器,能够避免碰撞后局部凹陷,障碍物卡在排障器上。且左吸能部和右吸能部能够针对两侧的障碍物起到有效吸能作用,从而降低侧面刚性碰撞出现螺栓断裂风险。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具有该吸能排障器的轨道交通车辆,同样具有上述技术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车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吸能排障器及轨道交通车辆。
背景技术
根据EN 15227-2020标准,排障器除了满足强度外,还增加了吸能指标要求,根据标准要求,吸能在排障器中间位置。
排障器通常用采用螺栓与车体连接,在保证排障器静强度的要求下,应尽量降低吸能启动力值,为满足碰撞能量要求,通常在吸能区设计比较弱,且需有足够大的尺寸,因而通常只在中间设置吸能结构,碰撞变形后,障碍物可能会卡在吸能区域,不利于及时处理障碍物。另外,在实际运营过程中,障碍物也可以能出现在侧部,障碍物与排障器的刚性冲击,可能造成螺栓断裂或安装区域的车体损坏。
目前国内外也有较多的吸能排障器结构,主要有多级机构吸能、结构吸能和吸能元件吸能三类方案,对于多级机构吸能方案,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重量重;对于结构吸能的排障器,主要应用于排障器静强度要求较低的产品;对于吸能元件的排障器主要应用于排障器静强度要求较低的产品或仅中间设置吸能结构。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障碍物在碰撞排障器侧面时刚性碰撞造成螺栓脱落风险等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能排障器及轨道交通车辆,该吸能排障器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解决碰撞时障碍物卡在中间吸能区和在碰撞排障器侧面时刚性碰撞造成螺栓脱落风险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吸能排障器,包括:
排障板;
支撑件,与所述排障板相对设置;
吸能元件,设于所述排障板与所述支撑件之间,且包括位于中间的中间吸能部和位于所述中间吸能部左右两侧的左吸能部和右吸能部,所述中间吸能部分别与所述左吸能部和所述右吸能部之间具有间隙;
安装座,底端与所述排障板和/或所述支撑件固定连接,顶端用于与车体螺栓连接。
优选地,上述吸能排障器中,所述吸能元件为分体式结构,所述中间吸能部、所述左吸能部和所述右吸能部分别为间隔设置的中间吸能块、左吸能块和右吸能块。
优选地,上述吸能排障器中,所述中间吸能块、所述左吸能块和所述右吸能块内分别设有导向孔,与各所述导向孔配合的分别设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穿设于所述导向孔,且与所述排障板固定连接。
优选地,上述吸能排障器中,所述支撑件为横梁,所述横梁对应所述中间吸能块的位置向所述排障板的一侧凸出形成凸台。
优选地,上述吸能排障器中,所述吸能元件为一体式结构,且通过设置通孔以分隔出所述中间吸能部、所述左吸能部和所述右吸能部。
优选地,上述吸能排障器中,所述吸能元件内设有钢预埋件,所述安装座与所述钢预埋件固定连接。
优选地,上述吸能排障器中,还包括与各所述间隙的两端分别对应以覆盖所述间隙的封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未经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470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