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3D打印椎间融合器的方法及椎间融合器在审
申请号: | 202211452457.7 | 申请日: | 2022-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786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发明(设计)人: | 陈祥欣;曾达;王泽正;甘艺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44 | 分类号: | A61F2/44;A61F2/30;A61L27/18;A61L27/56;A61L27/50;B33Y70/00;B33Y80/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8 | 代理人: | 刘小勤 |
地址: | 361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打印 融合 方法 | ||
1.一种3D打印椎间融合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聚芳基醚酮丝材,通过熔融挤出方式进行3D打印,包括以下步骤:
(1)对打印目标进行模型设计,获得椎间融合器模型,所述椎间融合器模型设有多孔结构,所述多孔结构相互连通;根据所述椎间融合器模型进行相匹配的实心的支撑体设计,沿所述椎间融合器模型需要设置支撑部位的外轮廓,设计支撑体,获得支撑体模型,所述支撑体模型的支撑最小厚度≥0.6mm,额外支撑距离≥1mm;
(2)根据所述支撑体模型进行打印,打印温度为390℃-430℃,热氛围温度190-220℃;
(3)在所述支撑体上方,根据所述椎间融合器模型进行打印,温度为450℃-480℃,热氛围温度为190-220℃;
(4)待打印腔冷却后,取出步骤(3)打印的对象,拆除支撑,得到椎间融合器,所述椎间融合器的结晶度为20-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3D打印椎间融合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芳基醚酮丝材为聚醚醚酮、聚醚酮、聚醚酮酮、聚醚醚酮酮或聚醚酮醚酮酮中的至少一种;
任选的,所述椎间融合器为胸腰椎融合器或颈椎融合器,所述椎间融合器的形状包括子弹头,肾形,圆柱形或楔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3D打印椎间融合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多孔结构通过每根梁与梁进行堆叠搭接形成三维贯通的多孔,孔径在0.2mm-1.2mm之间,所述多孔结构中梁的丝径在0.2mm-1.2mm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3D打印椎间融合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打印过程中喷嘴末端滑行0.1-0.2mm,打印层厚0.1-0.2mm,外壳圈数为0,打印起点为坐标轴原点,填充率100%,填充角度与所述椎间融合器模型的填充角度成40°-50°角;支撑体与椎间融合器之间的距离为0.03-0.05m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3D打印椎间融合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椎间融合器模型的孔隙率在20%-80%之间可调,多孔部分连通性≥80%。
6.据权利要求5所述3D打印椎间融合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选择0.40mm直径的喷嘴,以实现所述多孔结构的梁的丝径为0.45-0.5mm,高为0.5-0.7mm,梁两端的长度各超出实体部分0.1-0.2mm,每根梁之间的距离,即所述多孔结构的孔径为0.5-0.7mm,所述多孔结构的孔径均一。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3D打印椎间融合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选择0.20mm直径的喷嘴,以实现所述多孔结构的梁的丝径为0.2-0.4mm,高为0.2mm-0.4mm,梁两端的长度各超出实体部分0.1-0.2mm,每根梁之间的距离,即所述多孔结构的孔径为0.2-0.4mm,所述多孔结构的孔径呈梯度变化;或者,选择0.40mm直径的喷嘴,以实现所述多孔结构的梁的丝径为0.4-0.8mm,高为0.4mm-0.8mm,梁两端的长度各超出实体部分0.1-0.2mm,每根梁之间的距离,即所述多孔结构的孔径为0.4-0.8mm,所述多孔结构的孔径呈梯度变化。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3D打印椎间融合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打印过程中喷嘴末端滑行0.1-0.2mm,打印层厚0.1-0.2mm,外壳圈数为2,外壳打印方向为由内向外,打印起点设置为模型中心,填充率100%,填充角度0°/90°与45°/-45°,打印速度为1200-2000mm/min,对外壳壁执行单一挤压墙填充,单挤压最小打印宽度50%,最大打印宽度150%,端点延伸距离:0.2-0.3mm,允许周边重叠率为10-20%。
9.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3D打印椎间融合器的方法制备得到的椎间融合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椎间融合器的孔隙率30-50%,静态压缩屈服力5000-15000N,压缩刚度7000-14000N/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5245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乒乓球自动发球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油酸增效剂的荧石浮选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