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航空器电控液压作动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1496555.0 | 申请日: | 2022-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504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07 |
发明(设计)人: | 张卓然;谷峰;刘彬彬;王洪志;宋彦南;朱博;翟雨微;林育竹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1/08 | 分类号: | F15B11/08;F15B21/0423;F15B21/00;F15B20/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张武鹏 |
地址: | 150066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航空器 液压 系统 | ||
本发明属于航空机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航空器电控液压作动系统,控制单元与电机连接,用于控制电机的启停及转动方向、转速;电机的输出轴与双向定量齿轮泵的驱动轴连接,电机用于驱动双向定量齿轮泵工作并控制工作方向;双向定量齿轮泵的b口通过管路一分别与卸载电磁阀的8b口、梭阀的10b口和第一液动单向阀的11a口连接;第一液动单向阀的11c口与作动器的12a口连接;双向定量齿轮泵的a口通过管路二分别与卸载电磁阀的8a口、梭阀的10a口和第二液动单向阀的14a口连接,第二液动单向阀的14c口与作动器的12b口连接;梭阀的公共口10c分别与第一液动单向阀的控制口11b和第二液动单向阀的控制口14b连通;所述作动器的活塞杆用于驱动被控设备运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航空机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航空器电控液压作动系统。
背景技术
航空器的作动系统负载较大时,可采用液压系统作为动力源驱动液压缸的活塞杆伸长和收缩实现大负载的动作。以典型的舱门开关动作为例,舱门作动系统属于液压能驱动线性作动器进行往复运动的作动系统。航空器的液压作动系统通常采用开式液压系统,即液压泵从油箱吸油后将压力油输入系统,作动器的回油返回油箱,工作液在油箱中冷却及沉淀后再进行工作循环。作动器的方向及速度调节通常采用节流调速系统,由定量泵、溢流阀、节流阀、换向阀及作动器组成,工作过程为:定量泵产生的压力油通过改变换向阀的工作位置控制其流向,进入作动器的有杆腔或无杆腔实现活塞杆的伸长和收缩,通过节流阀调节进入作动器的流量实现速度控制,通过溢流阀调节系统压力保护系统。
航空器货舱门液压开启、关闭装置通常具有如下功能:
(1)货舱门自动开启、关闭功能,通过驾驶舱或地面站的货舱门控制开关启动液压系统,实现舱门的开启、关闭,并在动作完成后,自动切断或卸载液压能源系统。
(2)货舱门的状态指示,提示空勤、地勤或飞行员货舱门在开启状态、关闭状态或工作中状态。
(3)故障保护功能,失去液压能源或系统超压时将系统卸载,保护泵源,部分载荷较小的货舱门可在失去液压源时实现手动操作功能。
对于传统的采用换向阀控制执行机构运动方向的液压作动系统,换向阀内漏经常导致系统无法按要求改变油液流向,难以满足系统功能及可靠性要求,并且传统液压作动系统中液压泵和液压阀间的管路也对航空器的重量指标造成了极大的负担。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
(1)实现航空器或无人机液压作动器电动控制功能;
(2)缓解电动泵启动电流大的问题;
(3)有效的解决传统民用航空器开式液压系统采用节流调速回路造成的体积大、重量大及功率损耗大的问题;
(4)采用分布式布局,即独立的电控液压回路,与航空器上其他液压子系统不交联,因此可采用电静液作动器(EHA)的实现形式,是目前主流多电飞机的设计趋势,可提高航空器可靠性。
技术方案:
一种航空器电控液压作动系统,包括:控制单元、电动机、双向定量齿轮泵、卸载电磁阀、梭阀、第一液动单向阀、第二液动单向阀、作动器;
所述控制单元与电机连接,用于控制电机的启停及转动方向、转速;
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双向定量齿轮泵的驱动轴连接,所述电机用于驱动双向定量齿轮泵工作并控制工作方向;
所述双向定量齿轮泵的b口通过管路一分别与卸载电磁阀的8b口、梭阀的10b口和第一液动单向阀的11a口连接;第一液动单向阀的11c口与作动器的12a口连接;双向定量齿轮泵的a口通过管路二分别与卸载电磁阀的8a口、梭阀的10a口和第二液动单向阀的14a口连接,第二液动单向阀的14c口与作动器的12b口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965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