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钛型高炉渣制备混凝土微骨料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525126.1 | 申请日: | 2022-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253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刘泽贵;赵玉玲;曹正榉;吴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枝花锐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0/02 | 分类号: | C04B20/02;C04B18/14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联科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988 | 代理人: | 史桂芬 |
地址: | 617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钛型高 炉渣 制备 混凝土 骨料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钛型高炉渣制备混凝土微骨料的方法,涉及高炉炼铁技术领域。该一种高钛型高炉渣,包括高钛型高炉渣微粉,所述高炉渣微粉的粒径小于5μm,优选的,一种高钛型高炉渣制备混凝土微骨料的方法,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钛型高炉渣,包括以下制作流程:S1、将高钛型高炉渣经破碎、筛分、除铁后得到粒径小于40mm的粗颗粒高炉渣。通过采用将高钛型高炉渣进行传统破碎配合气流研磨的方法,可以制备粒径小于5微米的高钛型高炉渣微粉,作为混凝土微骨料,提高了混凝土强度,也可以作为塑料、橡胶及涂料等高分子材料的填料,使高钛型高炉渣的经济价值明显提高,拓宽了高钛型高炉渣综合利用的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炉炼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钛型高炉渣制备混凝土微骨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高钛型高炉渣是高炉冶炼钒钛磁铁矿产生的高炉矿渣,和一般高炉矿渣相比,渣中含有约20%的T iO2,且渣中的T i分散在钙钛矿、富钛透辉石、攀钛透辉石、尖晶石和碳氮化钛等多种含钛矿物相中,嵌布关系复杂。如果高钛型高炉渣采用缓冷处理,其主要成分为钙钛矿等不具有水化活性的矿物成分,即使采用传统的激发剂,如纯碱、石膏、氯化钙等也难以获得有效的水化活性,限制了高钛型高炉渣向活性掺合料的方向发展。
现有技术利用高钛型高炉渣的化学稳定性制备混凝土骨料的方法是:通过缓冷的方式处理成粒度5~40㎜的矿渣碎石颗粒,以及0~4.75㎜的矿渣砂颗粒,主要用作混凝土粗细骨料,经济价值较低。另一种路线是通过将熔融的高炉渣经水淬急冷处理成粒度在10mm以下的粒化水淬渣,再通过立磨磨成粒度5-40微米的微粉,制备混凝土(或水泥)掺合料,但其活性指数仅为70%以下(达不到国标要求的活性掺合料要求),仅个别水泥厂和商混站少量添加,经济价值仍然较低。
水泥混凝土中存在大量的孔隙,通过现有技术手段难以完全消除,孔隙率越高混凝土越低强度。若能充分利用高钛型高炉渣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制得小于5000nm的微纳米级骨料,通过分析水泥基材料毛细孔和凝胶孔产生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加入化学稳定性良好的级配微纳米高钛型高炉渣骨料,填充于孔隙之中,宏观上大幅度提高混凝土强度等性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钛型高炉渣制备混凝土微骨料的方法,解决了高钛型高炉渣的经济价值低,高钛型高炉渣综合利用的领域较窄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高钛型高炉渣,包括高钛型高炉渣微粉,所述高炉渣微粉的粒径小于5μm。
优选的,一种高钛型高炉渣制备混凝土微骨料的方法,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钛型高炉渣,包括以下制作流程:
S1、将高钛型高炉渣经破碎、筛分、除铁后得到粒径小于40mm的粗颗粒高炉渣;
S2、将步骤1所得到的粗颗粒高炉渣进一步破碎、筛分、除铁,得到粒径小于5mm的细颗粒高炉渣;
S3、将步骤2所得到的细颗粒经气流磨研磨,得到粒径小于5μm的高钛型高炉渣微粉。
优选的,所述高炉渣微粉用于水泥混凝土微骨料,或作为塑料、橡胶及涂料等高分子材料的填料。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的除铁是指使破碎后的高钛型高炉渣含铁量小于2%。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的除铁为在生产线的初始段和中段采用自卸式和滚筒式联合除铁,末段由永磁滚筒除铁,自卸式除铁器的磁感应强度≥70mT,永磁滚筒的磁场强度为2000-2500高斯。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的除铁是指使破碎后的高钛型高炉渣含铁量小于1%。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的除铁采用永磁滚筒除铁,磁场强度为1000-1500高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枝花锐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攀枝花锐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251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灵敏放大器及存储芯片
- 下一篇:人机共驾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