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悬钩子降糖降脂活性成分的分离、检测方法及抗糖尿病产品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1527138.8 | 申请日: | 2022-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601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4 |
发明(设计)人: | 杨芳;张宗豪;靳秀花;韩永霞;童丽;孙胜男;李文渊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H17/065 | 分类号: | C07H17/065;C07H17/07;C07H13/08;C07H1/08;C07D493/06;A61P5/50;A61P3/10;A61P3/06;A61K31/366;A61K31/7048;A61K31/7024;A23L33/105;G01N30/02;G01N |
代理公司: | 成都华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3 | 代理人: | 杜朗宇 |
地址: | 810016 青***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钩子 降糖降脂 活性 成分 分离 检测 方法 糖尿病 产品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植物活性组分分离或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悬钩子降糖降脂活性成分的分离、检测方法及抗糖尿病产品中的应用,本发明所述分离方法包括以下内容:(1)将悬钩子醇提物与聚酰胺混合;(2)将(1)中的混合样品进样至串联的小型中压色谱柱与聚酰胺中压色谱柱中,分离得到五个组分Fr1、Fr2、Fr3、Fr4、Fr5。本发明通过对得到的新化合物进行降糖降脂活性验证,发现得到的悬钩子单体化合物能够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所致的血糖、血脂升高,增强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同时,本发明还在紫色悬钩子提取物Fr.4中初步鉴定出了8种黄酮类化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活性组分分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悬钩子降糖降脂活性成分的分离、检测方法及抗糖尿病产品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悬钩子(Rubus corchorifolius Linn.f.),又名三月泡、四月泡、山抛子、刺葫芦、山莓、馒头菠、高脚菠、龙船泡、牛奶泡、树莓、泡儿刺,在海拔300~1500m的向阳山坡、溪边、山谷、荒地和灌木丛中生长。悬钩子系蔷薇科Rosaceae,蔷薇亚科悬钩子属(Rubus,也称树莓属),山莓根、茎、叶、果实均可入药,根性味微苦、辛、平,具有祛风除湿、活血化淤、解毒敛疮的功效,主治风湿腰痛、痢疾、遗精、毒蛇咬伤、闭经痛经、湿疹、小儿疳积等症。全株:补肝健胃、祛风止痛。
另外,悬钩子中含有的丰富活性物质,仍有许多未被分离、鉴定,若能对悬钩子中新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进行更加深入、细微的研究与活性机制探讨,则有望开发出更多可治疗疾病且安全有效的天然植物来源药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悬钩子降糖降脂活性成分的分离、检测方法及抗糖尿病产品中的应用,分离得到的悬钩子活性成分在抗糖尿病产品中的应用,拓宽了悬钩子的应用范围,并且为高血糖、高血脂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悬钩子降糖降脂活性成分的分离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1)将悬钩子醇提物与聚酰胺混合;
(2)将(1)中的混合样品进样至串联的小型中压色谱柱与聚酰胺中压色谱柱中,分离得到五个组分Fr1、Fr2、Fr3、Fr4、Fr5;
其中,聚酰胺中压色谱的色谱条件为:0~540min,0~100%甲醇梯度洗脱,540~700min,100%甲醇等度洗脱,流速35~45mL/min,检测波长为205~215nm。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聚酰胺中压色谱的色谱条件为:流速40mL/min,检测波长为210nm。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将(1)中的混合样品采用干法上样至串联的小型中压色谱柱与聚酰胺中压色谱柱中;
进一步地,五个组分出峰时间分别为:Fr1:10~70min,Fr2:71~160min,Fr3:161~238min,Fr4:239~410min,Fr5:411~700min。具体参见附图。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悬钩子醇提物是由悬钩子茎叶经乙醇提取后经过滤、浓缩得到。
在本发明中,所述乙醇的体积分数为80~99%,进一步选自90~95%,例如可以选自80%、82%、84%、86%、88%、90%、91%、92%、93%、94%、95%、96%、97%、98%、99%等体积浓度的乙醇。
本发明所述的提取,可以选自但不限于加热提取、渗滤提取、超声提取、微波提取、浸渍提取、超临界提取等等。
在提取以后,还包括其他的常规制备步骤,例如过滤、浓缩、离心、干燥、蒸发等等。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悬钩子醇提物与聚酰胺混合后,需经干燥、研磨、过筛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海大学,未经青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2713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