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细胞外囊泡装载金纳米颗粒的方法及其产品和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211529706.8 申请日: 2022-12-01
公开(公告)号: CN115721738A 公开(公告)日: 2023-03-03
发明(设计)人: 崔大祥;朱君;朱竞尧;杨晚晴;姚晶晶;徐艳;杨迪诚 申请(专利权)人: 国纳之星(上海)纳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61K49/04 分类号: A61K49/04
代理公司: 上海东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1208 代理人: 董梅
地址: 201306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细胞 外囊泡 装载 纳米 颗粒 方法 及其 产品 应用
【说明书】:

发明涉及一种细胞外囊泡装载金纳米颗粒的方法及其产品和应用,金纳米颗粒经过聚乙二醇与细胞穿膜肽修饰后,与细胞外囊泡共孵育将其转载至细胞外囊泡中,使用尺寸排阻色谱柱去除游离的金纳米颗粒。获得最终产物可用于生物CT成像等方面。本发明可应用于不同来源的细胞外囊泡的提取与金纳米颗粒的装载,制备方法简单,利用细胞外囊泡的生物相容性好、靶向特定组织特点,提高CT对比剂的组织特异性,为临床靶向递送系统的制备提供新思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医用材料技术领域的方法,具体是一种细胞外囊泡外源性装载金纳米颗粒的方法及其产品和应用。金纳米颗粒经过聚乙二醇与细胞穿膜肽修饰后,与细胞外囊泡共孵育将其转载至细胞外囊泡中,使用尺寸排阻色谱柱去除游离的金纳米颗粒。获得最终产物可用于生物CT成像等方面。

背景技术

金纳米颗粒具有独特的光电、物化性质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肿瘤的显像方面的检测能力比现在常用的造影剂高出几个数量级。

细胞外囊泡是细胞分泌并释放到外基质的膜性小囊泡,广泛存在于生物体液中,参与细胞间信号传递、细胞迁移、血管新生和肿瘤细胞生长等多种过程。近年来在药物递送领域的潜力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研究和关注,与人工脂质体相比,细胞外囊泡具有更大的载药能力、更好的生物相容性且具备靶向特定组织的功能。目前,细胞外囊泡的药物装载方法主要分为两种,即内源性装载或外源性装载。内源性装载指在母源细胞上进行操作完成药物装载,如细胞转染法、药物与细胞共孵育法。这些方法的局限性在于载药量有限,且仅适用于细胞培养来源的细胞外囊泡的装载,而生物体液来源、植物组织来源的细胞外囊泡则无法使用该种装载方法。外源性装载指在提取细胞外囊泡之后进行药物装载,包括电穿孔法、反复冻融法、挤压法、超声振荡法等。外源性装载的局限性有装载率低,破坏膜结构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细胞外囊泡装载金纳米颗粒的方法。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方法制备的细胞外囊泡装载金纳米颗粒产品。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产品的应用。

本发明目的通过下述方案实现:通过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备金纳米颗粒,使用巯基聚乙二醇和细胞穿膜肽修饰。超速离心法获得细胞外囊泡,将金纳米颗粒与细胞外囊泡共孵育后,使用尺寸色谱排阻柱去除游离的金纳米颗粒,获得细胞外囊泡装载的金纳米颗粒。

发明包括以下步骤:一种细胞外囊泡装载金纳米颗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金纳米颗粒经过聚乙二醇与细胞穿膜肽修饰后,与细胞外囊泡共孵育将其转载至细胞外囊泡中,使用尺寸排阻色谱柱去除游离的金纳米颗粒,包括以下步骤:

(1)金纳米颗粒的制备:取0.01% HAuCl4 水溶液100 mL,加热至沸腾,在磁力搅拌下加入1 %的Na3Cit 水溶液,继续煮沸15 min,冷却后以去离子水恢复到原体积,离心3次用去离子水重悬备用;

(2)金纳米颗粒的修饰:称取SH-PEG5000-Alkyl(CnH2n)和SH-PEG5000-OCH3,按照摩尔比为1:99的配比,20 PEG molecule/nm2 的浓度加入至AuNPs溶液中,在超声振荡下反应1h,获得PEG-AuNPs 离心3次,使用去离子水重悬。称取CPP多肽,与PEG-AuNPs按一定比例混合,4℃ 共孵育过夜,获得CPP-PEG-AuNPs,离心3次去除未结合的CPP;

(3)细胞外囊泡的提取:500 mL细胞上清或生物液体依次经过500 g (10 min) 、2000 g (20 min)、15000 g (30 min) 4℃离心,去沉淀。离心后的液体过0.22 μm的滤膜。120000 g 离心90 min 弃上清,保留沉淀,用PBS吹打重悬沉淀。120000 g离心90 min 纯化EV,弃上清,使用500 μL的PBS重悬,获得细胞外囊泡;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纳之星(上海)纳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国纳之星(上海)纳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2970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