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真空灭弧室用铜铬合金屏蔽罩的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542974.3 | 申请日: | 2022-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218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陈华强;骆仁智;陶应啟;余贤旺;王吉应;张原浩;吴云洪;邱小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冶金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F5/10 | 分类号: | B22F5/10;H01H33/664;B22F9/04;B22F3/04;C22C9/00;C22C27/06;B22D23/06;B22D27/04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邱顺富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真空 灭弧室用铜铬 合金 屏蔽 制作方法 | ||
1.一种真空灭弧室用铜铬合金屏蔽罩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S01,配料:选择铜粉和铬粉作为原材料,按照重量百分比,铬粉的含量占比为5-50%;
S02,混粉:将配比好的铜粉和铬粉装入球磨机中,球磨混粉得到混合粉;
S03,冷等静压:将混合粉装入带芯棒的模具内进行冷等静压,得到CuCr合金管;
S04,定向凝固:将CuCr合金管装入陶瓷套管内感应加热熔化进行定向凝固,获得定向凝固CuCr合金管;
S05,精加工:将定向凝固获得的CuCr合金管按所需长度切割成多件产品,按图纸精加工即可获得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空灭弧室用铜铬合金屏蔽罩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在所述步骤S01中,所述铜粉为电解铜粉或雾化铜粉,粒径为25-250μm,纯度≥99.5%,氧含量小于1500ppm,氮含量小于100ppm;所述铬粉为铝热法铬粉,粒径为25-250μm,纯度≥99.7%,氧含量小于1000ppm,氮含量小于100pp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真空灭弧室用铜铬合金屏蔽罩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在步骤S01中,铜粉经过350-450℃氢气还原。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真空灭弧室用铜铬合金屏蔽罩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S01中,铜粉和铬粉的粉末形貌为树状形或球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空灭弧室用铜铬合金屏蔽罩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在步骤S02中,球料比为1:1-1:2,球磨时间6-24h,球磨时使用氮气或氩气保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空灭弧室用铜铬合金屏蔽罩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在步骤S03中,冷等静压压力为100-500MPa,保压时间1-20min。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空灭弧室用铜铬合金屏蔽罩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在步骤S04中,采用定向凝固设备,定向凝固设备包括加热炉和位于加热炉内的加热电极,加热炉外侧包覆设置的保温层和隔热层,加热电极内部设有套装的陶瓷管和陶瓷棒,加热电极和陶瓷棒之间形成加热区,定向凝固设备还包括用于为加热区提供磁场的超导磁体;陶瓷棒固定连接一拉机上的拉杆,隔热层外侧设有包覆拉杆的冷却池;加热区内抽真空或惰性气体保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真空灭弧室用铜铬合金屏蔽罩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S04中,定向凝固包括以下步骤:
A01,将等静压CuCr合金管放入丙酮中超声波清洗,酒精擦拭后烘干备用;
A02,将清洗过的CuCr合金管封装在陶瓷管内,在CuCr合金管内插入陶瓷棒,陶瓷棒固定在拉杆上;
A03,将加热炉、拉杆及冷却池装配好并一起放入磁场中,并调整样品高度,使样品熔区/未熔区位于稳恒磁场中心;
A04,向炉内通入一段时间惰性气体后启动感应加热系统,提升到1600-1900℃,保温10-60分钟,保证母合金和部分籽晶充分熔化;
A05,打开拉机,以一定的拉速抽拉拉杆,使合金液依次凝固,制得所需产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真空灭弧室用铜铬合金屏蔽罩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在步骤S04中,定向凝固拉速为拉速为500-5000μm/s。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一种真空灭弧室用铜铬合金屏蔽罩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S04中,对熔区或未熔区施加强磁场,强度为0-1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冶金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省冶金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4297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轿厢固定机构
- 下一篇:一种纳米碳酸钙改性丙烯酰胺两性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