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板瑕疵点的检测方法、检测装置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211563355.2 | 申请日: | 2022-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767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31 |
发明(设计)人: | 王金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88 | 分类号: | G01N21/88;G01N21/01;G01B1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邓伯英;罗建民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板 瑕疵 检测 方法 装置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钢板瑕疵点的检测方法、检测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属于视觉测量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被测钢板的目标采样点对应的钢板厚度;根据目标采样点对应的钢板厚度与目标厚度的差值判定目标采样点是否为凹陷瑕疵点;响应于目标采样点为凹陷瑕疵点,根据对比法确定凹陷瑕疵点的凹陷类型。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人工目视钢板检测人工劳动强度大、易造成漏检、无法适应高速机组的生产环境、检测精度低等问题,适应于视觉测量、钢板检测的场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视觉测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板瑕疵点的检测方法、检测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钢板表面检测主要用于检测钢板表面的不连续性缺陷(如坑陷、划痕、瑕疵等),检测方法有人工经验检测法、基于电磁感应及超声的无损检测技术。
目前,大型钢板的检测手段主要使用人工目视的方法,受限于生产节拍的要求,人工目视的方法无法检测钢板底面,故无法全覆盖被测钢板的上下表面;且人工目视检测方法无法对钢板表面不连续性进行数值测量,需要增加工序并使用专用仪器测量数值后进行钢板分级操作,因此,目前大型钢板的检测存在人工劳动强度大、易造成漏检、无法适应高速机组的生产环境、检测精度低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钢板瑕疵点的检测方法、检测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人工目视钢板检测人工劳动强度大、易造成漏检、无法适应高速机组的生产环境、检测精度低等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钢板瑕疵点的检测方法,包括:获取被测钢板的目标采样点对应的钢板厚度;根据目标采样点对应的钢板厚度与目标厚度的差值判定目标采样点是否为凹陷瑕疵点;响应于目标采样点为凹陷瑕疵点,根据对比法确定凹陷瑕疵点的凹陷类型。
优选地,凹陷类型包括以下一种或两种:上表面凹陷,下表面凹陷。所述获取被测钢板的目标采样点对应的钢板厚度,具体包括:获取被测钢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目标采样点的坐标数据其中,p=u表示被测钢板的上表面,p=d表示被测钢板的下表面,t=0,1,2,...T表示采样时刻,i取值为0,1,2,...A,A表示在每个采样时刻的上表面或下表面的采样点的总数;根据以下公式计算目标采样点对应的钢板厚度:
其中,为被测钢板上表面的目标采样点的坐标数据中的Z轴数据,/为被测钢板下表面的目标采样点的坐标数据中的Z轴数据。
优选地,所述根据目标采样点对应的钢板厚度与目标厚度的差值判定目标采样点是否为凹陷瑕疵点,具体包括:判断目标采样点对应的钢板厚度是否小于或等于目标厚度与第一阈值的差值;响应于目标采样点对应的钢板厚度小于或等于目标厚度与第一阈值的差值,判定目标采样点为凹陷瑕疵点。
优选地,所述根据目标采样点对应的钢板厚度与目标厚度的差值判定目标采样点是否为凹陷瑕疵点,所述方法还包括:响应于目标采样点对应的钢板厚度大于目标厚度与第一阈值的差值,且目标采样点对应的钢板厚度小于目标厚度与第一阈值的和值,判定目标采样点为无瑕疵点。
优选地,所述响应于目标采样点为凹陷瑕疵点,根据对比法确定凹陷瑕疵点的凹陷类型,具体包括:响应于目标采样点为凹陷瑕疵点,根据相邻点对比法判断凹陷瑕疵点是否满足以下公式:
其中,为被测钢板的上表面的凹陷瑕疵点的坐标数据中的Z轴数据,/为被测钢板的下表面的凹陷瑕疵点的坐标数据中的Z轴数据,v-1、v、v+1为相邻的凹陷瑕疵点,Th为第一阈值,响应于凹陷瑕疵点同时满足公式(2)和公式(3),确定凹陷瑕疵点为上表面凹陷和下表面凹陷,响应于凹陷瑕疵点满足公式(2)但不满足公式(3),确定凹陷瑕疵点为上表面凹陷,响应于凹陷瑕疵点不满足公式(2)但满足公式(3),确定凹陷瑕疵点为下表面凹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6335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