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行驶道路状况的处理方法、装置、介质及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2211571012.0 | 申请日: | 2022-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483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发明(设计)人: | 王智斌;吴风炎;衣佳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信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W50/14 | 分类号: | B60W50/14;B60W3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贺迎辉 |
地址: | 266555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行驶 道路 状况 处理 方法 装置 介质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行驶道路状况的处理方法、装置、介质及车辆,涉及车路协同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接收路测设备发送的候选道路范围的道路信息以及候选道路范围内的参考车辆的位置信息;确定满足道路状况显示功能开启条件时,确定第一车辆在所述候选道路范围内的相对位置;确定距离第一车辆在设定范围内的目标道路范围,并选择位于目标道路范围内的目标参考车辆的位置信息;根据目标道路范围内的多个标定点的位置信息和高度信息绘制道路轮廓图,并在道路轮廓图中显示各目标参考车辆的位置。上述方法,能够在连续弯路或上下坡等复杂环境下,精准的获取周围车辆以及道路的信息,提高驾驶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路协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行驶道路状况的处理方法、装置、介质及车辆。
背景技术
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连续弯路和连续上下坡,尤其是在丘陵地带。在此环境下,由于驾驶人员的视野受到阻挡,无法确定前方的道路情况以及车辆情况,因此,极易发生交通事故,对行车安全造成的巨大的隐患。
目前车辆常用激光雷达或毫米波雷达进行道路探测,但该方法成本较高,且该方法对于弯道反射的信号和静止物体会进行自动过滤,不能进行精准的识别,并且,由于雷达的设计原理(电磁波反射),在连续上下坡环境下无法获取视域以外的车辆信息。因此,在上述环境下,该方法无法精准地识别道路情况和车辆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行驶道路状况的处理方法、装置、介质及车辆,能够在连续弯路或上下坡等复杂环境下,精准的获取周围车辆以及道路的信息,提高驾驶的安全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行驶道路状况的处理方法,应用于安装在第一车辆中的车载设备;该方法包括:在第一车辆的行驶过程中,接收路测设备发送的候选道路范围的道路信息以及候选道路范围内的参考车辆的位置信息;道路信息包括候选道路范围内每个标定点的位置信息和高度信息;确定满足道路状况显示功能开启条件时,根据第一车辆的位置信息以及每个标定点的位置信息,确定第一车辆在候选道路范围内的相对位置;根据相对位置,确定距离第一车辆在设定范围内的目标道路范围,并从参考车辆的位置信息中选择位于目标道路范围内的目标参考车辆的位置信息;根据目标道路范围内的多个标定点的位置信息和高度信息绘制道路轮廓图,并根据各目标参考车辆的位置信息,在道路轮廓图中显示各目标参考车辆的位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道路状况显示功能开启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接收到用户开启道路状况显示功能的操作;接收路测设备发送的能见度指标,监测到能见度指标低于第一设定阈值;根据候选道路范围内每个标定点的位置信息,确定第一车辆处于连续弯道;根据候选道路范围内每个标定点的高度信息,确定第一车辆处于连续上下坡。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能见度指标为路测设备从获取的实际能见度范围与确定的参考能见度范围中选取最小值,并与预设比率相乘得到的;其中,参考能见度范围为路测设备基于预先定义的光照强度与能见度范围的对应关系,以及获取的实际光照强度确定的。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根据候选道路范围内每个标定点的位置信息,确定第一车辆处于连续弯道,包括:根据候选道路范围内每个标定点的位置信息,依次确定相邻标定点的角度,当相邻标定点的角度的变化值大于第二预设阈值的次数达到第一预设数量时,确定第一车辆处于连续弯道;
根据候选道路范围内每个标定点的高度信息,确定第一车辆处于连续上下坡,包括:根据候选道路范围内每个标定点的高度信息,依次确定相邻标定点的高度差,当相邻标定点的高度差大于第三预设阈值的次数达到第二预设数量时,确定第一车辆处于连续上下坡。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上述方法还包括:在第一车辆的行驶过程中,接收路测设备发送的候选道路范围内的参考车辆的车辆状态信息,车辆状态信息包括车辆行驶方向、车辆类型、车辆状态以及车辆钥匙状态;其中,车辆状态用于标识车辆是否发生故障,车辆钥匙状态用于标识车辆是否启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信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海信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710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备吸尘功能的手持磨光机
- 下一篇:一种二硫化碳的反应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