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管混凝土枕式无砟轨道轨枕离缝冒浆整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573112.7 | 申请日: | 2022-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805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30 |
发明(设计)人: | 张鹏;李秋义;孙立;朱彬;徐鹏;张政;张世杰;叶松;张超永;谭诗宇;郭积程;刘慧芳;刘禹;赵云哲;张健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1/00 | 分类号: | E01B1/00;E01B29/00 |
代理公司: | 武汉东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24 | 代理人: | 李佑宏 |
地址: | 43006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管 混凝土 枕式无砟 轨道 轨枕 离缝冒浆 整治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管混凝土枕式无砟轨道轨枕离缝冒浆整治方法,属于铁路轨道技术领域,步骤如下:检测无砟轨道,确定病害轨枕和检修区域;将病害轨枕所在区域的道床板植筋锚固;清除检修区域中的道床板混凝土;采用注浆材料灌注道床板坑中;拆除病害轨枕上的固定扣件,并在钢轨和预埋套管之间安装临时支撑扣件;拆除临时支撑扣件,并重新在病害轨枕上安装固定扣件以定位轨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钢管混凝土枕式无砟轨道轨枕离缝冒浆整治方法,能够在钢管混凝土枕式无砟道床出现轨枕离缝冒浆缺陷时完成对轨枕离缝冒浆的快速准确的处理,进而解决轨枕与新浇筑道床间的不密实问题,进而从根本上解决轨枕离缝冒浆病害。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铁路轨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管混凝土枕式无砟轨道轨枕离缝冒浆整治方法。
背景技术
钢管混凝土枕式无砟轨道一般来说轨道养护维修工作量少,但由于其常年暴露于大气环境中,经受气温和雨水等环境因素的长期作用,在循环列车动荷载作用下易造成轨枕与道床之间的离缝冒浆甚至掉块等病害。轨枕反复翻浆导致轨枕与道床接触面间细颗粒不断析出,在轨枕与道床间形成空吊造成轨面状态严重不良,增加线路维修工作,严重时还能危及行车安全,对线路运营舒适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综合现场调研情况,分析病害原因主要如下:1.钢管混凝土枕式无砟轨道是将预制轨枕定位好后,在轨枕周围现浇混凝土形成整体道床,所以在轨枕与新浇混凝土之间的粘结主要依靠范德华力和机械咬合力维系,新浇筑的道床板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伴随着体积收缩的产生,由于轨枕混凝土块对它的约束作用,导致道床板中形成拉应力,所以在新老混凝土粘结面容易出现开裂导致轨枕块容易松动,形成缝隙,雨水通过缝隙渗入双块式轨枕与道床板混凝土之间。2.钢管混凝土轨枕与道床板振动频率不一致,在列车荷载作用下,两者存在拍打现象。层间自由水产生较高的瞬时动水压力,雨水高速挤出的同时将道床板与轨枕接触面的细颗粒带出,使双块式轨枕周边产生离缝,形成翻浆。3.离缝的存在,使列车冲击作用放大,进一步破坏双块式轨枕周边道床板混凝土,形成掉块。如此反复,病害不断严重。
目前,钢管混凝土枕式无砟轨道轨枕离缝空吊导致轨面不平顺过渡整治方法一般为调节扣件,从而调整轨面高程,达到平顺性要求,但是扣件调节能力有限,若不从根源解决翻浆病害,反复的列车荷载作用下,轨下空吊越来越严重,将超出扣件调整范围;若采用相关混凝土材料对离缝进行填筑密实,由于混凝土材料与钢管接触属于两种界面,后浇混凝土对钢管包裹性较差,另外,混凝土材料流动性差,振捣施工的局限性,很难填充到细微空隙中,所以采用混凝土材料后可能灌注不密实。此外,由于对于钢管混凝土枕式无砟轨道的维修天窗期通常较短,而处理轨枕离缝冒浆通常工作量较大,比较难以在一个施工天窗期中完成,进而对列车的正常通行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钢管混凝土枕式无砟轨道轨枕离缝冒浆整治方法,能够在钢管混凝土枕式无砟道床出现轨枕离缝冒浆缺陷时完成对轨枕离缝冒浆的快速准确的处理,进而解决轨枕与新浇筑道床间的不密实问题,进而从根本上解决轨枕离缝冒浆病害;并在检修天窗期以外的时间段不影响通车同时保证行车安全,更无需较为复杂的过渡措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钢管混凝土枕式无砟轨道轨枕离缝冒浆整治方法,用于检修出现离缝冒浆病害钢管混凝土枕式无砟轨道的轨枕,包括如下步骤:
S1、检测所述无砟轨道,确定出现所述离缝冒浆病害的病害轨枕和检修区域;
S2、将所述病害轨枕所在区域的道床板植筋锚固,并在所述病害轨枕周围区域布置预埋套管;
S3、清除所述检修区域中的道床板混凝土;
S4、采用注浆材料灌注道床板坑中;
所述注浆材料包括甲组和乙组,所述甲组包括多苯基多亚甲基多异氰酸酯、聚醚多元醇、混合稀释剂、聚氨酯除水剂;乙组包括聚醚多元醇、聚合物多元醇、混合稀释剂、促进剂、扩联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731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