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储层岩石模拟生产条件下的润湿性表征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581090.9 | 申请日: | 2022-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551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07 |
发明(设计)人: | 郑玲丽;黄矗;肖文联;杨玉斌;任吉田;刘帅帅;臧金鹏;罗国君;王婷;姜嘉皓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V3/14 | 分类号: | G01V3/14;G01N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岩石 模拟 生产 条件下 润湿 表征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储层岩石模拟生产条件下的润湿性表征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岩样完全饱和氯化锰溶液,并测试岩样的核磁共振T1‑T2谱曲线;用地层原油驱替岩样至束缚水状态,在地层温度下老化后测定T1‑T2谱曲线;将老化后的岩样分别在模拟不同生产压差下开展水驱油实验,并测量岩样在各级驱替压差后的T1‑T2谱曲线;将完全饱和水、束缚水和各级驱替压差后的T2谱曲线抽提出来;根据束缚水状态和完全饱和水状态的T2谱曲线的偏移确定岩样的初始润湿性;根据各级驱替压差后和完全饱和水下的T2谱曲线的偏移确定岩样在各级驱替压差下的润湿性。本发明可确定在不同生产阶段下储层岩石的润湿性及其变化特征,弥补了现有润湿性方案不能动态监测润湿性的不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储层岩石模拟生产条件下的润湿性表征方法,属于油气勘探与开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储层岩石的润湿性是指岩石孔隙空间中存在两相流体时,其中某一相流体对岩石表面的铺展能力或者倾向性。储层岩石的润湿性是储层最基本的物性特征之一,它是影响储层岩石孔隙空间中油水的微观分布、流体在孔隙空间的渗流特征、油藏含油、含水饱和度的关键因素。
在油气藏的开发过程中,储层岩石中存在大量流体置换的过程,会导致流体的性质在不断地发生改变,因此岩石的润湿性会随着不同的开发阶段而发生变化。而现在常用的润湿性评价方法,如接触角法、Amott法和USBM方法只能表征岩石在初始状态或者最终状态的润湿性,难以表征油藏开发过程中岩石润湿性的动态变化。目前对储层岩石润湿性的动态变化相关研究仍然较少,暂未形成一套完整的动态润湿性评价流程或者实验方法。核磁共振作为一种可精准、快速、无损获取流体分子与岩石孔隙表面的相互作用信息的技术,为岩石孔隙表面润湿性质的判断提供了可能性。
本方法提供了一种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动态润湿性评价方法,可准确表征储层岩石润湿性在生产条件下的动态变化,对不同阶段的油藏开发方案的合理调整和提高采收率方案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与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储层岩石模拟生产条件下的润湿性表征方法,本发明实现了润湿性的动态表征。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储层岩石模拟生产条件下的润湿性表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选取一块柱塞岩样,对柱塞岩样进行洗油、烘干后,参照相关行业标准测量岩样的干重、长度、直径、孔隙度和渗透率,分别记为m0、L、D、φHe和K;
步骤S2、将岩样放入中间容器中进行抽真空加压饱和一定浓度的氯化锰溶液48小时后取出称重记为m1,根据式(1)和式(2)计算岩样的有效孔隙度;当获取的有效孔隙度与参照行业标准获取的孔隙度满足式(3)时,判定岩样抽真空饱和达到要求;若不满足式(3),则判定岩样抽真空饱和没有达到要求,则需重新饱和岩样,直到满足式(3);待完全饱和后测量同时获取岩样饱和氯化锰溶液的核磁共振T1-T2谱曲线;
式中:Vpeff——岩样的有效孔隙体积,cm3;
m1、m0——饱和完成后与饱和前岩样的质量,g;
ρ——用于饱和的流体的密度,g/cm3;
φp——岩样的有效孔隙度,小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8109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