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非正交多址的航空无线网络全双工协作传输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581633.7 | 申请日: | 2022-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934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30 |
发明(设计)人: | 王智宇;马晋;郑学理;宋祥宇;汤雪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W4/42 | 分类号: | H04W4/42;H04W88/04;H04L5/14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白瑶君 |
地址: | 2002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正交 航空 无线网络 双工 协作 传输 方法 | ||
1.一种基于非正交多址的航空无线网络全双工协作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某区域中心节点发起传输时,区域中心节点基于非正交多址向远距离节点和近距离节点同时发送数据,与此同时,近距离节点在接收自己的数据的同时,通过全双工技术向远距离用户放大转发其数据;
节点向其区域中心节点发起数据传输时,近距离和远距离节点同时基于非正交多址向区域中心节点发送数据,近距离节点在发送数据的同时,通过全双工技术向区域中心节点放大转发其收到的远距离节点的数据。
其中,航空无线网络中的局域范围内存在一个区域中心节点或者网关节点,其周边的节点需要通过该区域中心节点与其他节点或者其他区域进行互联互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传输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基于功率域非正交多址下行传输,基于功率域非正交多址上行传输;
基于稀疏码多址SCMA下行传输,基于稀疏码多址的上行传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功率域非正交多址上行传输,包括:
区域中心节点发送触发帧,调度节点1和节点2准备以功率域非正交多址的方式发送上行数据,并且指示近距离的节点1采用全双工方式对远距离的节点2所发出来的信号进行放大转发;
近距离的节点1接收到区域中心节点发送的触发帧之后,近距离的节点1采用全双工方式对远距离的节点2所发出来的信号进行放大转发至远距离的节点2;
远距离的节点2在接收到节点1放大转发的数据后,直接发送上行数据;
区域中心节点以串行干扰消除的方式先后解析出节点1和节点2的信号;
区域中心节点回复确认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功率域非正交多址下行传输,包括:
区域中心节点发送触发帧,调度节点1和节点2准备以功率域非正交多址的方式发送上行数据,并且指示近距离的节点1采用全双工方式对远距离的节点2所发出来的信号进行放大转发;
近距离的节点1接收到区域中心节点发送的触发帧之后,采用全双工技术对远距离的节点2发送来的数据进行放大转发至区域中心节点;
远距离的节点2接收到区域中心节点发送的触发帧之后,直接发送上行数据;
区域中心节点以串行干扰消除的方式先后解析出节点1和节点2的信号;
区域中心节点回复确认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稀疏码多址SCMA下行传输,包括:
区域中心节点发送触发帧,调度节点1和节点2准备以稀疏码多址的方式接收下行数据,并且指示近距离的节点1采用全双工方式对远距离的节点2进行放大转发;
近距离的节点1接收到区域中心节点发送的触发帧之后,采用全双工技术对区域中心节点发送来的数据进行放大转发至远距离的节点2;
近距离的节点1通过消息传递算法MPA来解析区域中心节点发给它的信号;
远距离的节点2接收到区域中心节点发送的触发帧之后,将接收到区域中心节点发送给自己的信号以及近距离的节点1转发出来的信号进行叠加,从而直接采用消息传递算法解析其信号;
节点1和节点2同时向区域中心节点回复确认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稀疏码多址SCMA上行传输,包括:
步骤1:区域中心节点发送触发帧,调度节点1和节点2准备以稀疏码多址的方式发送上行数据,并且指示近距离的节点1采用全双工方式对远距离的节点2所发出来的信号进行放大转发。
步骤2:近距离的节点1接收到区域中心节点发送的触发帧之后执行下述任务:
近距离的节点1采用全双工技术对远距离的节点2发送来的数据进行放大转发回区域中心节点;
远距离的节点2接收到区域中心节点发送的触发帧之后直接发送上行数据;
区域中心节点采用消息传递算法解析出节点1和节点2的信号;
区域中心节点回复确认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8163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