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装备抗毁性分析与评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596661.6 | 申请日: | 2022-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596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发明(设计)人: | 高钦和;黄通;李向阳;刘志浩;程洪杰;王冬;管文良;杜文正;邓刚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西安研创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39 | 代理人: | 杨凤娟 |
地址: | 710025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备 抗毁性 分析 评估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一种装备抗毁性分析与评估方法,包括步骤1:在武器装备生存能力评估过程中,引入抗毁性的概念;步骤2:针对性能指标对作战功能在广义位移维度和广义速度维度的衡量作用,提出基于极限损毁的抗毁性分析方法和基于广义防护时间的抗毁性表征方法;步骤3:通过指标对作战任务的量化机理,提出面向任务的抗毁性评估方法;步骤4:利用武器装备抗毁性分析与评估方法对武器装备的生存能力进行分析与评估;本方法提出了抗毁性的研究概念、基于极限损毁的抗毁性分析方法、基于广义防护时间的抗毁性表征方法和面向任务的抗毁性评估方法,能够有效的对武器装备的生存能力进行计算和评估,具有可行性和鲁棒性好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备体系研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备抗毁性分析与评估方法。
背景技术
武器装备在强对抗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是其执行作战任务和前提和基础,生存能力越强的装备在对抗环境中完成既定作战任务的可能性就更大,因此无论是结构设计,还是指挥决策,评估和掌握武器装备的生存能力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武器装备的生存能力是指:在对抗环境中装备生存并保持作战功能的能力,通常由隐蔽伪装、毁伤防护和维修保障等子能力组成;目前,生存能力分析与评估研究主要集中在舰船和阵地等领域,研究方法主要是以统计学为主,用于表征武器装备在对抗环境中保持作战功能的可能性;
如美国生存能力情报分析中心给出的弹道导弹地面生存能力评估模型:
式(1)中,SSPS为单发打击生存概率;RD为弹头毁伤半径;CEP为圆概率误差;Rm为导弹机动半径;
还有基于比动能的常规破片毁伤概率公式和冲击波超压毁伤概率公式:
式中,Pkp,Pkc分别为破片和冲击波超压毁伤概率;Eb为破片击中目标时的比动能;Δpm为冲击波超压值;pt为目标的超压抗力;
上述及其他未列及的相关统计学公式虽然能够对装备的生存能力进行计算和评估,但缺乏对装备自身物理学属性的描述,从而产生了两个方面的问题:
1)评估指标不落地,采用统计学方法的评估模型在底层指标的选择上存在模糊和关联性较弱的问题;
2)指标权值存在主观性,现有的评估赋权方法仍需要主观赋值的介入,导致了评估结果可信度下降;因此,采用物理学理论对装备自身性能进行描述,进而构建评估体系的方法就成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关键;
然而,在现有研究中,描述装备隐蔽伪装子能力的称为隐蔽性;描述装备维修保障子能力的称为可维修性;对于描述装备毁伤防护子能力的性能尚未有明确的名称,目前采用最多的是易损性,但目前的易损性研究大多是辅助于弹药毁伤评估的,在分析方法和模型上,仍然存在对装备自身属性描述的简化;因此,生存能力评估赋予毁伤防护的重要含义采用易损性描述是担负不起来的;
基于此,亟需设计一种基于武器装备抗毁性的分析与评估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装备抗毁性分析与评估方法,本方法针对现阶段武器装备生存能力评估研究以统计学为主、缺乏物理学支撑的问题,提出了抗毁性的研究概念、基于极限损毁的抗毁性分析方法、基于广义防护时间的抗毁性表征方法和面向任务的抗毁性评估方法,在使用时能够将作战任务需求引入抗毁性评估中,减弱主观赋权对评估结果的影响,进而有效的对武器装备的生存能力进行计算和评估,具有可行性和鲁棒性好的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9666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