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陶瓷发热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电子烟雾化器在审
申请号: | 202211608853.4 | 申请日: | 2022-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567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4 |
发明(设计)人: | 陈家太;周胜文;林云燕;李雪;刘光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赛尔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4F40/46 | 分类号: | A24F40/46;A24F40/70;A24F40/40;C04B38/06;C04B35/581;C04B35/626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4 | 代理人: | 蔡光仟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松岗街道潭头社区松岗大道1***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陶瓷 发热 及其 制备 方法 电子 烟雾 | ||
1.一种陶瓷发热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孔基体和设置于所述多孔基体内的多层导热层,多层所述导热层在所述多孔基体内上下堆叠设置,每层所述导热层包括多个氮化铝微球,上下相邻的两层所述导热层中的氮化铝微球相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发热体,其特征在于,多层所述导热层包括多层第一导热层和多层第二导热层,多层所述第一导热层和多层所述第二导热层依次交替设置,所述第一导热层中的氮化铝微球与所述第二导热层中的氮化铝微球呈错位排布,上下相邻的所述第一导热层和所述第二导热层中的氮化铝微球相接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陶瓷发热体,其特征在于,上下相邻的所述第一导热层和所述第二导热层中,所述第二导热层中至少有部分所述氮化铝微球同时与所述第一导热层中相邻的两个氮化铝微球相接触。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陶瓷发热体,其特征在于,上下相邻的两层所述第一导热层中,每上下相对应的两个所述氮化铝微球相接触;上下相邻的两层所述第二导热层中,每上下相对应的两个所述氮化铝微球相接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氮化铝微球的粒径为50-150微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每层所述导热层中,相邻的氮化铝微球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多孔基体填充在所述间隙中。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基体包括多层粘接层,多层所述粘接层上下层叠设置,多层所述粘接层分别与多层所述导热层相对应;每层所述导热层中的多个氮化铝微球均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粘接层中,上下相邻的两层所述粘接层相互粘接固定。
8.一种陶瓷发热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制作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陶瓷发热体,所述陶瓷发热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制备氮化铝微球浆料和粘接剂浆料;其中,所述氮化铝微球浆料的组成成分包括氮化铝微球,所述粘接剂浆料的组成成分包括造孔剂;
S20:在基底上丝印所述氮化铝微球浆料,形成第一层导热层,然后在所述第一层导热层上丝印所述粘接剂浆料,形成一层粘接层;在所述粘接层上丝印所述氮化铝微球浆料,形成第二层导热层,然后在所述第二层导热层上丝印所述粘接剂浆料,形成另一层粘接层;
S30:重复上述S20步骤,直至得到具有多层依次叠加的导热层和多层依次叠加的粘接层的基板;其中,上下相邻的两层所述导热层中的氮化铝微球相接触,上下相邻的两层所述粘接层相接触;
S40:对所述基板进行烧结,即得到陶瓷发热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陶瓷发热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S20步骤中,在通过丝印形成所述第一层导热层和所述第二层导热层时,分别使用不同的丝网进行错位丝印,以使上下相邻的两层所述导热层中的氮化铝微球呈错位排布。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陶瓷发热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氮化铝微球浆料的组成成分还包括第一玻璃粉和第一溶剂;其中,所述氮化铝微球、所述第一玻璃粉和所述第一溶剂的重量份数分别为:所述氮化铝微球为70-80份,所述第一玻璃粉为5-10份,所述第一溶剂为10-25份。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陶瓷发热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剂浆料的组成成分还包括第二玻璃粉和第二溶剂,所述造孔剂为PMMA;其中,所述造孔剂、所述第二玻璃粉和所述第二溶剂的重量份数分别为:所述造孔剂为40-55份,所述第二玻璃粉为45-60份,所述第二溶剂为100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赛尔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赛尔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0885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