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鉴定果桑品种‘粤椹33’的分子标记引物组、试剂盒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211627527.8 | 申请日: | 2022-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797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5 |
发明(设计)人: | 王振江;罗国庆;陈莲;唐翠明;钟建武;林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Q1/6895 | 分类号: | C12Q1/6895;C12Q1/6858;C12N15/11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朱聪聪;刘明星 |
地址: | 51061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鉴定 品种 粤椹 33 分子 标记 引物 试剂盒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鉴定果桑品种‘粤椹33’的分子标记引物组、试剂盒及其应用。本发明利用荧光SSR技术,通过对桑树基因组序列设计开发出的300对SSR引物进行筛选,确认标记M21899、M3858和M641的核心引物能够分别对果桑新品种‘粤椹33’扩增出一条特异性条带、二条特异性条带和二条特异性条带,可以分别从果桑品系中鉴别出果桑新品种‘粤椹33’,可用于果桑新品种‘粤椹33’的快速鉴定和检测。本发明通过直接检测‘粤椹33’的M21899标记、M3858标记和/或M641标记对其进行鉴定,克服了外部形态特征对其鉴定的不确定性,操作简单,检测效率高,结果可靠直观,为果桑新品种‘粤椹33’的保护提供了科学的技术保障,本发明有利于该品种的推广利用和保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品种资源的鉴定和种质创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果桑品种‘粤椹33’的分子标记引物组、试剂盒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桑果是一种特色优异的水果资源,是第三代水果的代表,目前已被列为“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名单,近年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桑果的营养健康价值日益为社会所关注,桑果作为一种新兴的水果品种因其具有的独特口味,丰富的营养和较高的活性物质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已经逐渐走进普通百姓的家庭里,被市民所接受喜爱。除鲜食外,桑果被加工开发成桑果汁、桑果酒、桑果酱、桑果红色素、桑果醋等多种产品,桑果产业初具规模,并呈现出良好的多元化发展势头。
‘粤椹33’是由广东桑种(Morus atropurpurea Roxb.)资源‘7403’为母本,‘航诱10’为父本,杂交后代经过多倍体诱导,定向培育而成的果桑新品种,2018年1月授予植物新品种权(CNA20184673.4)。其特征在于:幼叶花青甙显色中到强,顶端叶着生姿态斜上,叶柄着生姿态上举;植株叶片形状全叶,心脏形,叶面皱缩程度弱,夜尖长尾,叶基深心形,叶缘粗圆齿;枝条皮色灰褐色,节间直,叶序为絮乱叶序;冬芽形状为卵圆形,冬芽着生姿态尖离,冬芽中等大小;枝条根源体平,芽褥状态平,叶痕圆形。‘粤椹33’经多地引种生产实践证明,该品种米条坐果粒数多,单芽坐果数大,桑果产量极高,盛产期亩产果量2000kg以上,适宜都市休闲采摘及观赏用开发,具有极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粤椹33’是近年来新育成并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授权的果桑新品种,因其具有的产量高、品质优的特点,近年来各地已出现用其他品种假冒该品种销售现象,但因苗期外部形态特征难以区分辨别品种的真实性,难以有效的监督和仲裁,给该品种的开发利用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因此需找一种真实有效、不受环境影响,能够准确区分该品种的简单、快速和有效的鉴别技术非常急需。
传统的果桑新品种鉴定主要是以表型性状为基础,受环境影响较大、稳定性差、测试周期长,严重影响了新品种鉴定的有效性和权威性。分子标记技术因其具有多态性高、测试周期短、不受环境影响等特性,成为品种鉴定和保护的未来发展方向。其中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具有共显性、重复性好、易检测、操作简单等优点,因此,SSR分子标记在果桑品种特异性评价与保护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一种鉴定果桑品种‘粤椹33’的分子标记引物组、试剂盒及其应用,其操作简单,可用于果桑新品种‘粤椹33’真实性的鉴定,当出现品种假冒或有争议时可以有效的监督和仲裁。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鉴定果桑品种‘粤椹33’的SSR分子标记,包括SSR分子标记M21899、M3858和/或M641;
所述的SSR分子标记M21899的重复基序为(CAA)n,其中n≥5,其右侧序列如SEQIDNO.8所示,其左侧序列如SEQ ID NO.7所示;所述的SSR分子标记M3858的重复基序为(AG)n,其中n≥7,其右侧序列如SEQ ID NO.10所示,其左侧序列如SEQ ID NO.9所示;所述的SSR分子标记M641的重复基序为(CT)n,其中n≥9,其右侧序列如SEQ ID NO.12所示,其左侧序列如SEQ ID NO.11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未经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2752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