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有机胺检测的荧光水性聚氨酯薄膜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1629036.7 | 申请日: | 2022-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121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发明(设计)人: | 张范;王建勇;杨云豪;孙国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坊弘润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J5/18 | 分类号: | C08J5/18;C08L75/08;C08G18/10;C08G18/32;C08G18/48;C08G18/66;C08G18/34;C09K11/06 |
代理公司: | 山东华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300 | 代理人: | 李欣 |
地址: | 261108 山东省潍坊市滨海区大家***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有机 检测 荧光 水性 聚氨酯 薄膜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有机胺检测的荧光水性聚氨酯薄膜的制备方法,属于荧光水性聚氨酯技术领域,所述制备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原料预处理、合成预聚体、扩链、引入荧光单体、降温和中和、分散、脱泡、熟化、制膜;所述合成预聚体,把干燥后的聚四氢呋喃醚二醇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分别加入反应容器中,将反应容器的温度控制至86℃,然后加入有机铋催化剂,搅拌,反应;所述引入荧光单体,向扩链后的预聚体中加入香豆素二醇和N‑甲基吡咯烷酮,在86℃下反应;本发明能够获得比小分子荧光染料更好的染色效果,同时引入荧光分子的特性,制备的荧光水性聚氨酯薄膜色泽均匀、耐光色牢度好、力学性能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荧光水性聚氨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有机胺检测的荧光水性聚氨酯薄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荧光染料作为一种优秀的染料,其光泽度远高于普通染料,在强度相同的光的照射下,一般来说荧光制备的涂层反射强度并不是普通的涂层可以比较的。其中,荧光高分子与荧光小分子和无机荧光材料比较,具有更好的稳定性、操作工艺简单、价格亲民、深受人们的喜爱。水性聚氨酯(WPU)主要是以水为分散介质,具有不燃烧、气味淡、加工性能好等优点,是一种制备荧光聚合物材料的理想基体,且水性聚氨酯乳液比较稳定,荧光基团可以得到持久地保持,因此可以将水性聚氨酯与荧光基团共价结合,制备出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能的环保型聚合物。
目前常用的荧光聚合物乳液通常是由荧光化合物与传统聚合物乳液共混得到的,由于其具有节能环保、不燃、成本低等优点,作为成膜树脂已在涂料、粘合剂、印染、织物整理剂等领域得到应用。但由于荧光化合物和聚合物乳液之间相容性较差,荧光化合物在共混时分散困难,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往往还会发生荧光化合物的迁移和聚集,导致最终产品色泽不均、耐光色牢度差、力学性能降低等缺陷。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有机胺检测的荧光水性聚氨酯薄膜的制备方法,能够获得比小分子荧光染料更好的染色效果,同时引入荧光分子的特性,制备的荧光水性聚氨酯薄膜色泽均匀、耐光色牢度好、力学性能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有机胺检测的荧光水性聚氨酯薄膜的制备方法,制备路线如下:
一种用于有机胺检测的荧光水性聚氨酯薄膜的制备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原料预处理、合成预聚体、扩链、引入荧光单体、降温和中和、分散、脱泡、熟化、制膜。
所述原料预处理,将聚四氢呋喃醚二醇放入烘箱,于70℃下加热干燥24h,得到干燥后的聚四氢呋喃醚二醇;
所述合成预聚体,把干燥后的聚四氢呋喃醚二醇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分别加入反应容器中,将反应容器的温度控制至86℃,然后加入有机铋催化剂,搅拌,反应1.5h,反应过程中,如果粘度急速升高,则加入N-甲基吡咯烷酮进行调整,反应结束得到预聚体;
所述合成预聚体中,所述有机铋催化剂为2-乙基己酸铋;
所述合成预聚体中,干燥后的聚四氢呋喃醚二醇与有机铋催化剂的质量体积比为25.01g:0.05mL;
所述扩链,向预聚体中加入二羟甲基丙酸、N-甲基吡咯烷酮,在86℃下反应1.5h进行扩链,扩链过程中,如果粘度急速升高,则继续加入N-甲基吡咯烷酮进行调整,扩链结束得到扩链后的预聚体;
所述扩链中,二羟甲基丙酸与初始加入的N-甲基吡咯烷酮的质量比为1.675:3;
所述引入荧光单体,向扩链后的预聚体中加入香豆素二醇和N-甲基吡咯烷酮,在86℃下继续反应2h,得到封端后的预聚体;
所述引入荧光单体中,香豆素二醇与N-甲基吡咯烷酮的质量比为0.1822: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坊弘润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潍坊弘润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290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