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磷石膏和煤矸石制备高强度免烧陶粒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649440.0 | 申请日: | 2022-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200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6 |
发明(设计)人: | 孙文静;谢洪璋;孙高格;肖宇;范日东;唐乾通;李清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28/14 | 分类号: | C04B28/14;C04B18/12;C04B11/26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 |
地址: | 20005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石膏 煤矸石 制备 强度 陶粒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磷石膏和煤矸石制备高强度免烧陶粒的方法。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磷石膏胶凝材料粉和煤矸石经烘干、粉磨、过筛后混合均匀,边搅拌边加入蒸馏水,直至形成粘性泥团,得到含有球核的混合料;将混合料转入成球设备中,调整、配制水量进行成球,成球后进行筛分,获得湿生料球;将湿生料球依次进行陈化和干燥脱水,得到干生料球,将干生料球均匀铺放,自然养护,即得到成型的陶粒产品。本发明通过添加磷石膏基全固废胶凝材料、煤矸石协同营造了一个碱性水化环境,可促进矿粉、富硅材料和煤矸石发生火山灰反应,生成水化硅酸钙等凝胶物质,进而形成更为密实的结构,促进陶粒强度的增长,可获得性能良好的免烧陶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磷石膏和煤矸石制备高强度免烧陶粒的方法,属于资源循环利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磷石膏是磷酸工业生产制备磷肥过程中排放的固废,是一种黄白、灰白或黑灰色的细颗粒粉体,主要成分为二水石膏,同时还含有少量磷、氟等有害物质,综合利用率低,导致大量磷石膏露天堆存。据统计,我国每年产生近8000万吨磷石膏,全国磷石膏堆存量超6亿吨,大部分采用露天堆存的方式处理,未得到有效的资源化利用。磷石膏中富含二水石膏,具有一定的胶凝特性,可应用于水泥、建材等各领域,但由于其本身的颗粒粒度较细,而且其中含有可溶性磷、氟、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杂质,给磷石膏综合利用带来了困难。
煤矸石是煤矿工业分离出来的固体废弃物。截至目前,我国已有1200多个县区出现了煤矸石大面积堆积的现象,未利用煤矸石超过70多亿吨,占地超过两万公顷。不仅污染周围土壤和地下水,而且严重破坏了环境和生态。我国大部分煤炭采集区的煤矸石通过简单的堆积,在煤炭采集区周边形成若干个大大小小的煤矸石山,常年的风化、氧化使得部分煤矸石自燃,给矿山的生产和安全带来了严重危害或隐患。煤矸石中含有SiO2、Al2O3和Fe2O3是一种潜在的火山灰材料,可作为建材进行利用,目前主要应用于制备烧结砖和生产水泥等,可消耗大量煤矸石,但能源利用率均不高,因普遍使用煅烧工艺,存在高能耗和高排放问题。因此,应努力探索其在各种土木工程应用中的安全处置和批量利用新途径。
目前已公开的专利及方法中陶粒制备工艺多采用水泥、石灰、石膏作为胶凝剂并进行煅烧,虽然能够达到一定的性能要求,但需消耗大量的胶凝剂和能源,经济性和环境性较差。同时制备的陶粒存在成型率低、裂纹较多、吸水率高、轻质和高强难以兼顾等问题,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例如CN202110243048.5一种制备新型污泥陶粒的工艺,虽使用了市政污泥、工业污泥、建筑弃土等为原料,但仍采用煅烧工艺,烧制温度高达800~1150℃,能耗较高。CN 114751766 A利用固体废弃物烧制的轻质陶粒及其方法,使用了黄金尾矿和飞灰,烧制温度为1100~1200℃,高能耗,不利于大规模利用。CN 115073072 A一种利用铁尾矿和地铁渣土制作高强度免烧陶粒的方法,虽消耗了铁尾矿和地铁渣土并实现了免烧工艺,但仍使用水泥和石灰作为胶凝剂,提高了生产成本,不能实现全固废综合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制备的陶粒存在成型率低、裂纹较多、吸水率高、轻质和高强难以兼顾等问题以及不能实现全固废综合利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利用磷石膏和煤矸石制备高强度免烧陶粒的方法,不仅能够实现陶粒的免煅烧,降低能耗,提高生产效率,还能够降低陶粒生产的原料成本,同时实现了工业固废的资源化利用。该方法以煤矸石为主要原料,配以磷石膏作为粘结剂和胶凝剂,经混合、造粒、干燥等过程,使得制备的轻质陶粒具有优异的性能,且制备效率高、能耗低、成本低,实现磷石膏和煤矸石的全资源化利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磷石膏和煤矸石制备高强度免烧陶粒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以磷石膏、矿粉、SiO2含量大于80wt%的富硅材料及碱激发材料为原料配制成磷石膏胶凝材料粉,将磷石膏胶凝材料粉和煤矸石经烘干粉磨后过筛,收集过筛粉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494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