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加强型异型多腔插管的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669028.5 | 申请日: | 2022-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167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发明(设计)人: | 李培欣;曹聪;黄腊梅;周晓雨;张丽;钱宏;王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塑料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8/151 | 分类号: | B29C48/151;A61M16/04;A61B5/296;A61B5/389;B29C48/32;B29L23/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朱瑜 |
地址: | 300350 天津市津南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强型 异型 插管 加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强型异型多腔插管的加工方法,利用二次包覆挤出机加工异型多腔插管,特征在于:二次包覆挤出机机头内设有口模组件,口模组件包括口模和芯棒,口模出料口的内壁上制有多个弧形凹部,芯棒外周边对应于出料口内壁上弧形凹部处设有芯棒气道,芯棒置于口模内腔,口模与芯棒之间设有间隙;将插管内坯送入挤出机头进行二次包覆成型,通过口模组件和调节挤出机速率、拉伸速率得到异型多腔插管,通过芯棒上预留的4个芯棒气道和一个气囊通气通道使二次包覆成型插管坯上具有四个电极通道和一个气囊充气腔。优点是:简化加工工序,保证电极裸露部位与患者接触完全贴合,有助于医护人员充分获取完整肌电信号,提高信号传输的精准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加强型异型多腔插管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气管插管是甲状腺切除术等外科手术中关键医疗器械,它直接作用于患者身体内,对手术效果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医源性喉返神经损伤是甲状腺手术中常见的严重并发症,进而给患者造成暂时性和永久性损伤。目前,临床上采用将电极和气管插管进行结合的方案,为术中提供通畅的通气气道,同时也用于与合适的神经监护仪连接,可作为术中监测患者喉肌的EMG信号的一种工具。上述气管插管在实际操作中有如下不足:1、因为有电极导丝的插入需要在生产过程中提前预留导丝的位置,造成操作复杂,成品率较低。2、加工过程中管体成型步骤较多,无法精准控制插管管体外径,往往容易出现壁厚较厚和外径较大的情况,增加了医护人员的置管难度,降低患者的舒适度。3、为保证电极导丝裸露部与患者声门部充分接触,需要对插管管体进行二次加工,但是依然不能很方便的获得完整的肌电信号;同时对患者声带神经的过度电刺激还容易出现其它相应不良反应。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便于加工、提高插管管体精度且可简化医护人员置管难度的加强型异型多腔插管的加工方法。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加强型异型多腔插管的加工方法,浸塑机和二次包覆挤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包覆挤出机机头内设有用于加工异型多腔插管二次包覆成型的口模组件,所述口模组件包括口模和芯棒,所述口模上部外周边上设有第一定位台,在口模上部制有锥形内腔,在口模的下部制有与内腔相通的出料口,所述出料口的内壁上制有多个弧形凹部,所述芯棒上部设有便于连接的螺纹头,在螺纹头的下方设有与口模上部第一定位台相吻合的第二定位台,在第二定位台下部设有锥形部,所述芯棒外周边对应于出料口内壁上弧形凹部位置处设有用于加工电极通道的芯棒气道,所述芯棒置于口模内腔,所述口模与芯棒之间设有作为流体通道的间隙,所述口模第一定位台与芯棒的第二定位台在装配时应位于同一平面内,以保证口模组件的密封性。
利用二次包覆挤出机加工异型多腔插管二次包覆成型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S1、异型多腔插管二次包覆成型,将套有加强衬的插管内坯送入挤出机头进行二次包覆成型,并使加强衬保持在插管内坯及二次包覆管壁之间,在挤出过程中通过口模组件和调节挤出机速率、拉伸速率得到相应规格的异型多腔插管,通过芯棒上预留的4个芯棒气道和一个气囊通气通道使二次包覆成型插管坯上具有四个电极通道和一个气囊充气腔。
S2、退出芯棒,将二次包覆成型后的插管坯进行冷却,然后退出芯棒。
S3、在位于异型多腔插管的气囊内的管体上制作接触电极,并该位置切割凹槽,穿入电极绝缘套,从异型多腔插管的尾部相应的孔位插入接触电极。
S4、安装气囊,在接触电极与异型多腔插管管端之间安装气囊,所述气囊与异型多腔插管的充气腔相通。
S5、安装带有指示球囊的充气管,从异型多腔插管管尾充气管位置将一端带有指示球囊的充气管与充气腔相连。
S6、在异型多腔插管的四个电极通道内分别插入接触电极,所述接触电极一端通到靠近患者端的气囊,另一端从距离异型多腔插管机器端的5公分位置处引出,再分别连接连接电极连接线和接触电极插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塑料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塑料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6902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