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铝钢的高效精炼制备方法及高铝钢在审
申请号: | 202211671716.5 | 申请日: | 2022-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429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发明(设计)人: | 刘彭;邓之勋;徐刚军;靳仁春;隋亚飞;邓必荣;罗钢;齐江华;丁胜强;周军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华菱涟源钢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7/00 | 分类号: | C21C7/00;C21C7/06;C21C7/10;C21C7/064;C22C38/02;C22C38/04;C22C38/06;C22C3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 | 娜拉 |
地址: | 417000 湖南省娄底***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铝钢 高效 精炼 制备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高铝钢的高效精炼制备方法及高铝钢,方法包括全程采用还原性气氛对原料钢水进行LF精炼;LF精炼包括向原料钢水中加入低硅钢热态精炼渣,再向原料钢水中加入铝并通电以熔化铝,在通电熔化铝的过程中加入石灰及低硅预熔精炼渣,得到脱氧合金化的钢水;对脱氧合金化的钢水进行RH精炼,得到经RH精炼的高铝钢钢水。根据本申请的精炼方法,通过在脱氧合金化步骤中加入石灰脱硫造渣、加入低硅钢热态精炼渣,以改善钢包渣的渣系组成,这样既能够减少处理过程中铝的二次氧化,又能够减少铝与渣中的SiOsubgt;2/subgt;反应,减少钢包渣结壳,解决背景技术中指出的高铝钢的钢水中铝易与钢包渣中的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碱度高、熔点高的钢包渣结壳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钢铁冶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铝钢的高效精炼制备方法及高铝钢。
背景技术
高铝钢由于具有良好的耐腐蚀、低磁导率、耐磨损,以及处理后精度尺寸高、强度高、质量轻、延展性好等特性与优势,被广泛应用于船舶、军工、航空航天、机械制造、汽车、化工等领域。
但高铝钢在冶炼过程中,钢水中的铝容易与钢包渣中的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碱度高、熔点高的钢包渣结壳,使得铝的收得率降低。且钢水中的铝和钢包渣中的二氧化硅、五氧化二磷反应导致钢水增硅、增磷、增锰的不稳定,使钢水成分不容易控制。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高铝钢的高效精炼制备方法,能够减少钢水中的铝与渣中的二氧化硅反应生成钢包渣,提高铝的收得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高铝钢的高效精炼制备方法,方法包括:
全程采用还原性气氛对原料钢水进行LF精炼;其中,LF精炼包括:
向原料钢水中加入低硅钢热态精炼渣,再向钢水中加入铝并通电以熔化铝,在通电熔化铝的过程中向钢水中加入石灰以及低硅预熔精炼渣,得到脱氧合金化的钢水;
对脱氧合金化的钢水进行RH精炼,得到经RH精炼后铝收得率≥92wt%的高铝钢钢水。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高铝钢,根据上述的高铝钢的高效精炼制备方法制备得到,以质量百分比计,高铝钢的组分及含量分别为:
C≤0.06wt%,Si:0.15wt%~0.25wt%,Mn:0.5wt%~0.8wt%,Al:3.5wt%~5wt%,P≤0.020wt%,S≤0.006wt%,余量为铁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高铝钢的密度为7.2g/mm3~7.4g/mm3。
本申请实施例的高铝钢的高效精炼制备方法,通过在脱氧合金化步骤中加入低硅钢热态精炼渣、加入石灰脱硫造渣以及加入低硅预熔精炼渣,以改善钢包渣的渣系组成,这样既能够减少处理过程中铝的二次氧化,又能够减少铝与渣中的SiO2反应,减少钢包渣结壳,解决背景技术中指出的高铝钢的钢水中的铝易与钢包渣中的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碱度高、熔点高的钢包渣结壳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高铝钢的高效精炼制备方法的流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意在解释本申请,而不是限定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申请的示例来提供对本申请更好的理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华菱涟源钢铁有限公司,未经湖南华菱涟源钢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7171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