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泥与农业废弃物协同处理的设备及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211674058.5 | 申请日: | 2022-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170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朱玲;黄博;侯学勇;尹小伟;楚凯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121 | 分类号: | C02F11/121;C05F15/00;C02F11/02;C05F17/90;C05F17/964;C05F17/979;C02F103/20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聂午阳 |
地址: | 41001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泥 农业 废弃物 协同 处理 设备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泥与农业废弃物协同处理的设备及工艺,所述污泥与农业废弃物协同处理的设备包括浓缩装置,所述浓缩装置上端设有液体导管,所述浓缩装置中部设有出料导管,所述出料导管的另一端与好氧堆肥室的进料口连通,所述好氧堆肥室倾斜设置,平行所述好氧堆肥室的底面安装有搅拌组件,所述好氧堆肥室的底面安装有传输带组件,所述传输带组件倾斜向上运动,所述传输带组件的两侧安装有内敷气管,所述内敷气管外表面开设有气孔,所述内敷气管与鼓风机连通。本发明先对畜禽粪污和污泥进行重力沉降,优化畜禽粪污、污泥、秸秆的含水率和重量比,增加了内循环,使其反应更加均匀,充分利用太阳光,使得发酵时间短,能耗低,减量化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废弃物处理,特别是一种污泥与农业废弃物协同处理的设备及工艺,应用范围为小型污泥与农业废弃物协同处理的设备。
背景技术
污泥处理背景技术:
污泥处理方式包括减量化和稳定化,处置方式包括无害化和资源化。其中减量化包括总量减少和体积减小两个方面,总量减少包括原位污泥减量技术以及异位污泥减量技术等,体积减小包括污泥脱水技术、污泥浓缩技术等。稳定化包括厌氧发酵、好氧消化、石灰稳定、干化等。无害化包括卫生填埋、土地利用、焚烧等。资源化包括建材利用等。
原位污泥减量技术是指: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对污泥总量减少的工艺,主要分为溶胞-隐形生长、解偶联代谢、内源代谢、微生物捕食等四种污泥减量技术。
溶胞-隐形生长技术是指:微生物细胞衰亡后,胞内物质(含碳有机物及营养物质)通过溶胞释放到系统中,一部分被活细胞增长的再利用,另一部分作为呼吸代谢产物被释放从而实现污泥减量的过程。
解偶联代谢技术是指:不影响污水中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基础下,通过解偶联作用将用于细胞合成的能量降低,减少污泥产量。
内源代谢技术是指:当外源基质匮乏时,微生物氧化降解内源基质来提供细胞维持自身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而且此部分能量不用于细胞合成,这种在外源基质匮乏时不进行细胞合成而耗能维持生存的状态称为内源代谢。
微生物捕食技术是指:利用原生动物与后生动物捕食悬浮液中的细菌导致食物链中的能量损失,从而实现污泥产量的减少。
异位污泥减量技术是指:将污水处理系统中产生的剩余污泥,以外运的形式,集中于特定的污泥处理厂进行减量处理。
污泥脱水技术是指:将流态的污泥,通过物理方法脱除水分,并转化为半固态或固态泥饼的一种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带式压滤、板框压滤、离心脱水三个方面。为了提高污泥脱水的效率,一般会在污泥脱水之前对污泥进行预处理,这称之为污泥调节,污泥调节的方法包括化学调节法、热处理法、冷冻法、淘洗法四种。
厌氧发酵技术是指:在厌氧条件下,通过微生物作用将污泥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沼气或者是挥发性有机小分子酸,从而使污泥中有机物稳定的过程。厌氧消化可降低污泥中有机物的含量,减少污泥体积,提高污泥的脱水性能。在厌氧发酵处理前,一般会对污泥进行预处理,包括酸预处理技术、碱预处理技术、超声波预处理技术、氧化预处理技术、微波预处理技术等,其中高温热水解预处理技术应用较为广泛。
好氧堆肥技术是指:好在高温好氧条件下,通过好氧微生物的生物代谢作用,使污泥中有机物转化成稳定的腐殖质的过程。
石灰稳定技术是指:通过向脱水污泥中投加一定比例的生石灰并均匀掺混,生石灰与脱水污泥中的水分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碳酸钙并释放热量,使污泥达到稳定化目的的工艺。
污泥干化技术是指:通过渗滤或蒸发等作用,从污泥中去除大部分水分的过程。有蒸汽式、热风式等。目前应用较多的污泥干化工艺设备包括流化床干化、带式干化、桨叶式干化、卧式转盘式干化、立式圆盘式干化和喷雾干化等六种工艺设备。
卫生填埋技术是指:对污泥经过简单消毒,与其它垃圾进行混合后,倾倒于垃圾填埋场坑体内,进行覆土压实填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7405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感的设计方法
- 下一篇:铝合金导体线材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