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富硒及抑菌功能的发酵性拉茜斯酵母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1675512.9 | 申请日: | 2022-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445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3 |
发明(设计)人: | 唐旭;黄家琪;吴鹏;童凡;王灵;陈小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16 | 分类号: | C12N1/16;C12N1/02;C12Q1/04;C12R1/645 |
代理公司: | 广东金泰智汇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21 | 代理人: | 林松涛 |
地址: | 361005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富硒 功能 发酵 性拉茜斯 酵母 及其 应用 | ||
1.一种发酵性拉茜斯酵母(Lachancea fermentati),其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25593。
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发酵性拉茜斯酵母在制备富硒微生物制剂和/或用于抑菌的制剂或产品中的应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所述抑菌中所述的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或副溶血弧菌中的至少一种。
4.一种富硒功能和/或抑菌功能的菌株的筛选方法,其包括:
(1)从自然界的土壤中经培养、分离纯化菌株,经菌体形态、扫描电镜判断筛选出酵母菌;
(2)富硒功能和/或抑菌功能的菌株筛选;
(3)对具富硒和/或抑菌功能最强的菌株进行生理生化实验及26S rDNA序列鉴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筛选方法,所述步骤(2)中所述富硒功能的菌株筛选方法包括:在无菌条件下,将步骤(1)所述酵母菌接种于含硒的培养基中,培养,培养结束后离心弃上清用水洗涤菌体,冷冻干燥,得到菌粉,菌粉按如下方法测其硒含量,计算转化率,得到转化率最高的酵母菌进行后续发酵优化;
硒含量的测定:(i)消化:称取所述菌粉,加入高氯酸与浓硝酸的混合酸溶液,静置消化,然后加热消化,直至析出白色或类白色晶体物质,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加水稀释,得到供试品储备溶液;(ii)空白对照储备溶液:同步骤(i)所述高氯酸与浓硝酸的混合酸溶液;(iii)标准曲线的制备:取硒标准溶液,配制含不同浓度硒的对照品溶液,测定各含不同浓度硒的对照品溶液的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iv)测定:分别取供试品储备溶液和空白储备对照,加水稀释,分别得到供试品溶液和空白对照溶液,测定吸光度;根据测得的吸光度,得到所述菌粉的硒含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筛选方法,所述含硒的培养基中硒的浓度为5μg/mL-100μg/mL或20μg/mL;和/或
所述含硒的培养基的pH为4.0-8.0或6.0;和/或
所述步骤(2)中所述富硒功能的菌株筛选方法中所述培养的培养温度为18℃-40℃或26℃;和/或
所述高氯酸与浓硝酸的混合酸溶液中高氯酸与浓硝酸体积比为1:2-1:6或1:4;和/或
所述供试品储备溶液中菌粉的浓度为1mg/ml-5mg/ml或2mg/ml;和/或
所述供试品溶液中菌粉的浓度为0.1mg/ml-0.5mg/ml或0.2mg/ml;和/或
所述含不同浓度硒的对照品溶液中硒的含量为0-10μg/ml;和/或
所述吸光度为在波长为400nm-450nm或420nm处的吸光度;和/或
所述含硒的培养基为含硒的YPD培养基;和/或
所述含不同浓度硒的对照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分别将不同体积的硒标准溶液与水混合,再加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水溶液,混合,调节pH约为2.5,再加入3,3'-二氨基联苯胺的盐酸水溶液,混合,静置30min,调节pH约为7.0,用甲苯进行萃取,分液,得到甲苯层,过滤甲苯层,得到甲苯层滤液,所得甲苯层滤液即为含不同浓度硒的对照品溶液;
所述含硒的YPD培养基包括以下组份:10μg/mL-100μg/mL或20μg/mL的硒,以所述含硒的YPD培养基的总质量计算,含0.5wt%-2.0wt%或1.0wt%的酵母膏,1.0wt%-3.0wt%或2.0wt%的蛋白胨,以及1.0wt%-3.0wt%或2.0wt%的葡萄糖,以水为溶剂。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筛选方法,所述步骤(2)中所述抑菌功能中所述的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或副溶血弧菌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步骤(2)中所述抑菌功能的菌株筛选的方法包括:将步骤(1)所述酵母菌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种子培养,再于发酵培养基中放大培养,得到发酵制剂,将所述发酵制剂离心,保留上清液,过滤,滤液备用;配制含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副溶血弧菌的固体平板,在平板上打孔并添加所述滤液,抑菌性能培养,测量抑菌圈大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未经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7551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