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磷脂酶D合成PS活性的单点突变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699856.3 | 申请日: | 2022-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340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7 |
发明(设计)人: | 赵旭蕊;卢英华;林颖珺;方建华;林秀芬;赵坐都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蓝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9/16 | 分类号: | C12N9/16;C12N15/70;C12N1/21;C12N15/11;C12R1/19 |
代理公司: | 重庆萃智邦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1 | 代理人: | 竺栋;文怡然 |
地址: | 361028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磷脂酶 合成 ps 活性 单点 突变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提高磷脂酶D合成PS活性的单点突变方法,本方案通过文献对比确定ZET4的活性中心,再通过AutoDock Vina将PLD(2ZE4)分别与底物PC和L‑ser进行分子对接,确定底物分子与酶分子的绑定位点,进行蛋白突变设计,设计引物构建了14个突变菌株,有8个突变菌株表达的磷脂酶D提高了合成PS的活性,其中T194A和T194L的PS产率由27.46%提高到53.56%和49.23%;T194I、T194V、T194M、T194F、T194C和T194P的PS转化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T194I磷脂酶D的PS产率达到了58.32%。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磷脂酶D合成PS活性的单点突变方法。
背景技术
磷脂(Phospholipids)是含有磷酸基化合物的统称,分子结构由2条疏水长碳链和1个极性头部组成。磷脂最早被发现于蛋黄中,是生命体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广泛分布于动植物的各种细胞组织内,承担着信号传导和促进新陈代谢的重任。磷脂的主要生理活性功能是由它的极性头部决定的,根据极性头部的种类,磷脂可以被分为:磷脂酰胆碱(Phatidylcholine,PC)、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rhanolamine,PE)、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PS)、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l,PI)、磷脂酰甘油(Phosphatidylglycerol,PG)等。虽然磷脂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种类繁多,但是这些磷脂在自然界中分布却十分不均匀。其中,PS是存在于细胞膜上必不可少的活性物质,可以调控膜蛋白可以被人体快速吸收,高效穿越脑血屏障,安全地减缓甚至修复人脑中神经细胞的受损细胞膜。从而达到改善患者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的功效,对阿尔兹海默症的治疗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主要从大豆中提取获得,也存在于大脑细胞和花生中。在动物中,PS主要存在于大脑和肝脏的细胞中,由于动物容易染病使产品的安全性受到了威胁;在植物中,磷脂含量较多的是PC,相对而言,PS的含量很少,提取困难。所以,利用酶转化法合成PS应运而生,具有操作稳定、高度专一性等优势。
磷脂酶D(PLD)是特殊的磷脂水解酶,能够催化磷脂水解,释放原来磷脂的极性头部,生成磷脂酸(PA)。此外,在含有第二底物(亲核试剂,如丝氨酸,乙醇胺,甘油等)条件下,磷脂酶D能够催化裂解磷脂磷酸二酯键发生断裂,并促进磷酰基与亲核试剂结合,生成新的磷脂。PLD催化的磷脂酰基转移反应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也是最有效的PS人工合成方法。
但是,目前已知的PLD磷脂酰基转移活力,反应选择性和稳定性都有待提高。分子对接(Molecular Docking)技术研究底物与酶结合的可能性,配合分子动力学(MolecularDynamics)模拟确定结合复合物稳定性,进一步通过底物与酶结合自由能计算(BindingFree Energies Analysis)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和程度。利用蛋白质理性设计,可以最大程度降低定点突变的实验工作量,考虑每个突变位点都有20种突变情况(19种替换突变和1种删除突变),利用生物分子模拟技术可以虚拟筛选突变体文库,大大提高实际突变效率。目前关于虚拟突变PLD催化性能的研究几乎没有报道,且PLD催化性能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提高磷脂酶D合成PS活性的单点突变方法,以提高PLD催化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磷脂酶D的突变蛋白,对磷脂酶D的氨基酸序列进行点突变,所述磷脂酶的氨基酸序列包括SEQ ID NO.1所示的序列;所述突变的点位为:D175A、D175L、S451A、S451L、T194A、T194L、S457A或S457L。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表达上述突变蛋白的重组菌。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重组菌的基础菌株包括大肠杆菌。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重组菌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蓝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蓝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9985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