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碳排放数据的掺烧比例优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722741.1 | 申请日: | 2022-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057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陈炜华;唐雪梅;朱海磊;周忠海;刘丽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数字双碳科技(合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18/214;G06N3/08;G06Q50/26;G06F111/10 |
代理公司: | 合肥正则元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0 | 代理人: | 苏宇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排放 数据 比例 优化 方法 | ||
1.基于碳排放数据的掺烧比例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
步骤一:获取当前火电厂的历史火电机组配煤掺烧方案数据,根据获得的掺烧方案数据建立掺烧值模拟曲线;
步骤二:对掺烧值模拟曲线进行分析,选择N个优选修正点;
步骤三:获取优选修正点对应的各品质煤的掺烧比例,根据获得的掺烧比例进行实际应用,计算对应的掺烧值,对掺烧值模拟曲线进行修正,获得火电机组专属曲线;
步骤四:实时识别火电机组专属曲线中的最佳点位,识别最佳点位对应的掺烧比例,并进行相应的记录汇总,获得最佳比例表;
步骤五:将最佳比例表实时共享给对应的管理人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碳排放数据的掺烧比例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掺烧方案数据包括掺烧方案以及对应的效益数据,效益数据包括碳排放量、发电量、各品质煤的用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碳排放数据的掺烧比例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六:获取每次应用最佳比例表中的掺烧比例时对应的效益数据,计算对应的掺烧值,结合对应的掺烧比例对火电机组专属曲线进行调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碳排放数据的掺烧比例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获得的掺烧方案数据建立掺烧值模拟曲线的方法包括:
识别各个掺烧方案数据中的掺烧参数,掺烧参数包括各品质煤的掺烧比例、碳排放量、发电量以及对应的各品质煤的用量,根据碳排放量、发电量以及对应的各品质煤的用量计算对应的掺烧值,将计算的掺烧值与对应的各品质煤的掺烧比例整合为初始坐标点,将初始坐标点输入到空间坐标系中,基于各初始坐标点在空间坐标系中的分布进行模拟连线,生成对应的掺烧值模拟曲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碳排放数据的掺烧比例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碳排放量、发电量以及对应的各品质煤的用量计算对应的掺烧值的方法包括:
根据各品质煤的价格设置转换比例,根据设置的转换比例将各品质煤的用量进行转化,获得代表煤用量,将获得的代表煤用量标记为DBM,将碳排放量和发电量分别标记为TPL和FDL,根据公式计算对应的掺烧值,其中β1、β2分别为对应的单位转化系数,b1、b2分别为对应的权重系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碳排放数据的掺烧比例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计算的掺烧值与对应的各品质煤的掺烧比例整合为初始坐标点的方法包括:预设掺烧值与各品质煤的坐标内元素顺序,建立对应的坐标模板,将获得的掺烧值与各品质煤的掺烧比例按照对应的预设顺序填充到坐标模板中,获得初始坐标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碳排放数据的掺烧比例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掺烧值模拟曲线进行分析的方法包括:
获取掺烧值模拟曲线中的待选点位,识别各待选点位对应的掺烧值,将识别的掺烧值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序,以排序第一的掺烧值为基准计算掺烧差值,获得各个待选点位对应的掺烧差值,根据获得的掺烧差值计算对应的掺烧优先值,分析各个待选点位在掺烧值模拟曲线中位置趋势,获得调整系数,根据获得的掺烧优先值和调整系数计算对应的优选值,将计算的优选值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序,选择排序中前N个待选点位为优选修正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碳排放数据的掺烧比例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获得的掺烧优先值和调整系数计算对应的优选值的方法包括:
将掺烧优先值和调整系数分别标记为CSY和Ts,根据公式YXV=CSY×Ts计算对应的优选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数字双碳科技(合肥)有限公司,未经数字双碳科技(合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72274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