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抗单粒子性能的倒T型P+碳化硅JBS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211740510.3 | 申请日: | 2022-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543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1 |
发明(设计)人: | 程鹏刚;唐磊;王忠芳;杨晓文;刘建军;杨庚;王昕;王晨霞;黄山圃;姚军;王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L23/552 | 分类号: | H01L23/552;H01L29/87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崔方方 |
地址: | 710065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粒子 性能 碳化硅 jbs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抗单粒子性能的倒T型P+碳化硅JBS结构;碳化硅N+衬底的下表面为阴极金属,碳化硅N+衬底上为N型缓冲层和N‑外延层,N型缓冲层的浓度大于N‑外延层的浓度,N‑外延层的上表面内间隔均匀分布P+,N‑外延层及P+的上表面为阳极金属。通过设置缓冲层,在单粒子辐照时,利用缓冲层对单粒子入射径迹产生的电子空穴进行平衡和再分配,减少空穴向阳极金属的收集和电子向阴极金属的收集,减少空穴在肖特基接触面的积累,并将P+结构设置为倒T型,利用倒T型P+的耗尽区有效夹断单粒子入射产生的电子‑空穴对径迹,抑制空穴在阳极金属和N‑外延层接触面的积累,防止漏电过大和烧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半导体分立器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提高抗单粒子性能的倒T型P+碳化硅JBS结构。
背景技术
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SiC材料具有禁带宽度大、临界击穿场强高、耐高温、热导率高、饱和电子漂移速度快等诸多优点,特别适合制作高压功率器件。SiC功率器件具有击穿电压高、寄生电容小、开关速度快、无反向恢复以及更好的热稳定性等优点,利用SiC功率器件替代Si功率器件可以有效简化电路结构、提高效率、降低重量,缩小体积,在军用方面特别是航天领域,具有迫切的应用需求,如新一代长寿命卫星、空间站太阳能电池电源和配电系统,新型火箭的电力推进系统和高功率密度电源。
SiC功率器件优良的性能虽然非常适合军用航天领域高压、高频、高效、高温和大功率的应用需求,但抗辐射性能差一直是阻碍SiC功率器件在军用航天抗辐照领域获得广泛应用的技术瓶颈。碳化硅肖特基二极管单粒子辐照下阻断电压约在200V左右,远不能满足高耐压的应用需求,因此,亟需对碳化硅肖特基二极管开展单粒子辐射加固研究。
目前,市场商业化批量生产的碳化硅肖特基二极管内部芯片主要采用图1所示JBS(Junction barrier Schottky)结构,该结构通过在器件内部引入了重掺杂P+,并以一定的间距规则排列,该碳化硅JBS结构同时集合了肖特基二极管和PIN二极管的优点,具有正向压降低,反向漏电小的优点。但是在单粒子辐照下,在肖特基接触表面,容易形成微型烧毁痕迹,如图1所示,导致器件反向漏电过大甚至烧毁,严重限制了碳化硅肖特基二极管在军用宇航领域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碳化硅肖特基二极管所采用的JBS结构,在单粒子辐照下,在肖特基接触表面容易形成微型烧毁痕迹的问题,提供一种提高抗单粒子性能的倒T型P+碳化硅JBS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提高抗单粒子性能的倒T型P+碳化硅JBS结构,包括阴极金属、碳化硅N+衬底、N型缓冲层、N-外延层、P+和阳极金属;
所述碳化硅N+衬底的下表面为阴极金属,所述碳化硅N+衬底上依次为N型缓冲层和N-外延层,所述N型缓冲层的浓度大于N-外延层的浓度,所述N-外延层的上表面内间隔均匀分布P+,N-外延层的上表面和P+的上表面为阳极金属。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所述N型缓冲层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N型缓冲层、第二N型缓冲层和第三N型缓冲层,所述第一N型缓冲层与碳化硅N+衬底相邻,所述第三N型缓冲层与N-外延层相邻。
所述三层N型缓冲层的浓度由第一N型缓冲层至第三N型缓冲层呈数量级梯度降低,所述相邻缓冲层之间的浓度相差一个数量级。
所述P+为倒T型,P+的底部宽度大于上部宽度。
所述阴极金属为Ti、Al、Ni或Pt。
所述阴极金属与碳化硅N+衬底之间形成欧姆接触。
所述阳极金属为Ni/Au、Ni/Pt或Pt/Au。
所述阳极金属与P+之间形成欧姆接触,与N-外延层之间形成肖特基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未经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7405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