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市域铁路与有轨电车混行的车站布置形式有效
申请号: | 202220103969.1 | 申请日: | 2022-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68336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李团社;郑昊迪;王得元;赵阳;沈增涛;雷振国;高志宏;李文博;周虎利;姜磊;王雪鑫;陈富安;杨学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B1/00 | 分类号: | B61B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61114 | 代理人: | 李罡 |
地址: | 710043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铁路 有轨电车 车站 布置 形式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市域铁路与有轨电车混行的车站布置形式。现有市域铁路与有轨电车混行的线路,在车站停车时,存在站台缝隙过大影响上下车安全及站台高度不同造成上下车不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四线的方式,在站台一侧设置有两条外侧钢轨,在内侧新增两条钢轨,通过变换轨道使有轨电车和市域列车在不同线路上进行停车上下客。本实用新型实现了两种不同类型列车制式在同一车站站台停车上下客的功能,提高了车站利用效率,实现了资源的集约应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市域铁路及有轨电车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市域铁路与有轨电车混行的车站布置形式。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形式的不断优化和完善,城市群结合发展形式逐渐被广泛应用,市域铁路与有轨电车共用轨道的线路形式是一种节省投资,提高效率的运营方式。
针对现有市域铁路与有轨电车混行的线路,列车车体尺寸不同,在车站停车时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站台缝隙过大影响上下车安全;二是站台高度不同造成上下车不便。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市域铁路与有轨电车混行的车站布置形式,以解决两种列车在车站停车时,站台缝隙、站台高度不同造成的乘客上下车安全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适用于市域铁路与有轨电车混行的车站布置形式,设置于站台一侧,包括左外侧钢轨和右外侧钢轨,所述左外侧钢轨和右外侧钢轨之间设置有左内侧钢轨和右内侧钢轨;以列车运行方向线路中心线为界,所述左外侧钢轨和左内侧钢轨设置于列车运行方向线路中心线的左侧,所述右外侧钢轨和右内侧钢轨设置于列车运行方向线路中心线的右侧;
所述左外侧钢轨在进站侧与出站侧分别与基本轨连接;
所述左内侧钢轨包括左内侧直轨,所述左内侧直轨在进站侧与出站侧分别设置有左曲线轨、左尖轨;
所述右内侧钢轨包括右内侧直轨,所述右内侧直轨在进站侧与出站侧分别设置有右尖轨;
所述右外侧钢轨包括右外侧直轨,所述右外侧直轨在进站侧与出站侧分别通过右曲线轨与基本轨连接。
所述左尖轨、右尖轨分别通过轨道转换器实现与基本轨连接和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四线的方式解决了在市域铁路与有轨电车混行的车站由于有轨电车与市域铁路列车因为车型不同所造成的列车与站台的缝隙过宽、列车与站台的高度不同带来的乘客上下车安全问题;
2)本实用新型实现了两种不同类型列车制式在同一车站站台停车上下客的功能,提高了车站利用效率,实现了资源的集约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车站四线设置示意图;
图2为站台端部局部放大标注示意图;
图3为四线转换部分示意图;
图中,1-右外侧钢轨、2-右内侧钢轨、3-左内侧钢轨、4-左外侧钢轨、5-转换器、101-右外侧直轨、102-右曲线轨、201-右内侧直轨、202-右尖轨、301-左内侧直轨、302-左曲线轨、303-左尖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例通过在车站区域添加轨道转化器、尖轨、直轨等轨道结构,设置四线的方式,解决了市域铁路与有轨电车混行线路在车站停车时由于站台缝隙宽度不同、站台高度不同造成的乘客上下车安全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10396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加工的瓷砖底板及瓷木地板
- 下一篇:一种活性炭酸洗的自动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