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汽车后保险杠功能试验的试验台架有效
申请号: | 202220151822.X | 申请日: | 2022-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677105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7 |
发明(设计)人: | 姜涛;杨士萱;王宇泽;张勤铭;王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G01M13/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1234 | 代理人: | 曾海艳 |
地址: | 130013***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汽车 保险杠 功能 试验 台架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汽车后保险杠功能试验的试验台架,包括桁架式框架结构和后保安装结构,后保安装结构包括用于安装后保防撞梁的两个后端纵梁端板仿形块、用于安装后保总成的侧围仿形块、后围仿形块和后保固定支架。本实用新型在框架结构上集成后保险杠安装点,可以替代白车身用作后保险杠的固定载体,重量轻,制造成本远低于白车身;试验的开展不受白车身生产制造时间节点的限制;侧围仿形块、后围仿形块可更换,可以兼容多个车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试验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应用于汽车后保险杠功能试验的试验台架。
背景技术
为了验证汽车后保险杠的功能可靠性,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汽车厂家都会在试验室(室内)和试验场(户外)对保险杠零件开展一系列可靠性试验。为了使试验过程更接近真实的装车状态,保险杠零件在试验过程中需要固定在相应的试验载体上。目前,对后保险杠进行功能测试(如高低温环境试验,行驶模拟试验等)时,试验件的载体主要采用整车或将整车经由切割处理后得到的后端车身。从成本、时间进度、能源的消耗等角度考虑,这种做法都会带来一些问题。
成本上:需要为每个试验单独预留完整的白车身,成本高昂;
时间进度上:试验的开展起始时间受白车身生产制造的限制;
能源的消耗上:后端半截车身的重量很大,试验过程中消耗的能源较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应用于汽车后保险杠功能试验的试验台架,在框架结构上集成后保险杠安装点,可以替代白车身用作后保险杠的固定载体。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应用于汽车后保险杠功能试验的试验台架,包括框架结构和后保安装结构,其中,
所述框架结构包括多个竖直支撑柱和多个水平支撑柱,其具有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和底面;
所述后保安装结构包括后保防撞梁安装模块和后保总成安装模块,所述后保总成安装模块包括侧围仿形块、后围仿形块和后保固定支架;
所述后保防撞梁安装模块设置于第一侧面,包括后端纵梁端板仿形块,模拟白车身的后端纵梁端板;
所述侧围仿形块对称设置于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上,其设置有与第一后保安装支架相适配的第一后保安装支架固定点,用于安装第一后保安装支架;
所述后围仿形块设置于第一侧面上部的两侧,其设置有与第二后保安装支架相适配的第二后保安装支架固定点,用于安装第二后保安装支架;
所述后保固定支架设置于第一侧面底部,其设置有与后保总成相适配的后保总成固定点,用于安装后保总成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后端纵梁端板仿形块为两个,两个后端纵梁端板仿形块之间的间距与白车身后端纵梁端板的间距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侧围仿形块通过连接板固定在框架结构上,所述侧围仿形块上设置有长圆孔,使两个侧围仿形块之间的间距能够调整。
进一步的,所述后端纵梁端板仿形块的装配公差与白车身后端纵梁端板的装配公差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后保固定支架为长条形或者为L形。
进一步的,所述后保安装支架固定点和后保总成固定点为卡接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竖直支撑柱和水平支撑柱为空心钢柱。
进一步的,所述底面与试验舱平台相适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汽车后保险杠功能试验的试验台架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15182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球形节点连接钢网架结构
- 下一篇:一种带有斜撑结构的装配式梁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