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导光板及光源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2220330749.2 | 申请日: | 2022-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68169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发明(设计)人: | 林冠廷;周民俊;房昱赋;杨越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昕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台湾扬昕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00 | 分类号: | G02B6/00;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新同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6 | 代理人: | 刘洋 |
地址: | 21500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光板 光源 模块 | ||
1.一种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包括板体、多个第一条状微结构以及多个第二条状微结构,其中
所述板体具有入光面及出光面,所述出光面与所述入光面相邻且不平行;
所述多个第一条状微结构配置于所述出光面,所述多个第一条状微结构中的每一个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且沿第一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端靠近所述入光面,所述第二端远离所述入光面,所述多个第一条状微结构中的每一个在垂直于所述出光面的方向上的最大高度从所述第一端朝所述第二端渐增;以及
所述多个第二条状微结构配置于所述入光面,所述多个第二条状微结构中的每一个具有第三端及第四端且沿第二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第三端靠近所述出光面,所述第四端远离所述出光面,所述多个第二条状微结构中的每一个在垂直于所述入光面的方向上的最大高度从所述第三端朝所述第四端为渐变,且所述多个第二条状微结构在平行于所述出光面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其中相邻的所述多个第二条状微结构之间彼此相连,且所述多个第二条状微结构中的每一个在垂直于所述出光面的方向上的长度等于所述板体在垂直于所述出光面的方向上的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条状微结构中的每一个具有出光曲面,所述出光曲面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延伸方向的曲率半径从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为相同,所述多个第二条状微结构中的每一个具有光学曲面,所述光学曲面在垂直于所述第二延伸方向的曲率半径从所述第三端至所述第四端为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曲面的曲率半径为0.02mm~0.2mm,所述光学曲面的曲率半径为0.02mm~0.2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条状微结构在平行于所述入光面的截面形状包括半圆形、三角形及梯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二条状微结构中的每一个的最大高度从所述第三端朝所述第四端渐增、渐减或先渐增再渐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二条状微结构包括多个第一子结构及多个第二子结构,所述多个第一子结构及所述多个第二子结构沿所述第二延伸方向延伸且沿着排列方向交替排列,所述排列方向不平行于所述第二延伸方向,所述多个第一子结构中的每一个的最大高度从所述第三端朝所述第四端渐增,所述多个第二子结构中的每一个的最大高度从所述第三端朝所述第四端渐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还包括多个第三条状微结构,配置于所述入光面,其中所述多个第三条状微结构中的每一个在垂直于所述入光面的方向上的最大高度为不变,所述多个第三条状微结构沿所述第二延伸方向延伸且与所述多个第二条状微结构沿着排列方向交替排列,所述排列方向不平行于所述第二延伸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条状微结构之间彼此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条状微结构中的每一个在所述第一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所述板体在垂直于所述入光面的方向上的长度,且所述多个第一条状微结构的长度大于0且小于500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二条状微结构中的每一个还具有光学曲面,所述光学曲面背对于所述入光面且具有连线,所述连线与所述入光面之间具有夹角,所述夹角的角度范围为大于0°且小于20°,其中所述光学曲面在平行于所述出光面且沿所述第二延伸方向的每一截面上的最高点形成所述连线。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条状微结构中的每一个的最大高度为大于0且小于0.5mm,所述多个第二条状微结构中的每一个的最大高度为大于等于0且小于0.1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昕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台湾扬昕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扬昕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台湾扬昕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33074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连续明洞隧道的承载结构
- 下一篇:一种110工法挡矸支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