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导光板及光源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2220330749.2 | 申请日: | 2022-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68169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发明(设计)人: | 林冠廷;周民俊;房昱赋;杨越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昕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台湾扬昕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00 | 分类号: | G02B6/00;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新同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6 | 代理人: | 刘洋 |
地址: | 21500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光板 光源 模块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光板,该导光板包括板体、多个第一条状微结构及多个第二条状微结构。多个第一条状微结构及多个第二条状微结构分别配置于板体的出光面及入光面。第一条状微结构具有靠近入光面的第一端及远离入光面的第二端。第一条状微结构的最大高度从第一端朝第二端渐增。第二条状微结构具有第三端及第四端。第二条状微结构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且最大高度从第三端朝第四端为渐变。相邻的第二条状微结构彼此相连,且第二条状微结构的长度等于板体的厚度。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使用上述导光板的光源模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光板及光源模块能最佳化亮度均匀度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光源模块,且特别是关于一种导光板以及使用此导光板的光源模块。
背景技术
一般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与背光模块,而且由于液晶显示面板本身不发光,所以需要靠背光模块提供照明光源至液晶显示面板。因此,背光模块的主要功能就是提供高辉度以及高均匀度的照明光源。
在目前的侧入式背光模块中,是将多个发光二极管以间隔排列配置于导光板旁,因此所发出的光线进入导光板后会产生对应多个发光二极管的多个亮区及两发光二极管之间的暗区,形成亮度不均匀的热点(Hot spot)现象,当光线再照射至显示面板时,可能会看到亮度不均匀的影像画面。
本“背景技术”段落只是用来帮助了解本实用新型内容,因此在“背景技术”中所公开的内容可能包含一些没有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道的现有技术。此外,在“背景技术”中所公开的内容并不代表该内容或者本实用新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代表在本实用新型申请前已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或认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光板,能提升亮度均匀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源模块,能提升亮度均匀度。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为达到上述的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导光板包括板体、多个第一条状微结构及多个第二条状微结构。板体具有入光面及出光面,出光面与入光面相邻且不平行。多个第一条状微结构配置于出光面。每一第一条状微结构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且沿第一延伸方向延伸。第一端靠近入光面,第二端远离入光面。每一第一条状微结构在垂直于出光面的方向上的最大高度从第一端朝第二端渐增。多个第二条状微结构配置于入光面。每一第二条状微结构具有第三端及第四端且沿第二延伸方向延伸。第三端靠近出光面,第四端远离出光面。每一第二条状微结构在垂直于入光面的方向上的最大高度从第三端朝第四端为渐变。第二条状微结构在平行于出光面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相邻的第二条状微结构之间彼此相连,且每一第二条状微结构在垂直于出光面的方向上的长度等于板体在垂直于出光面的方向上的厚度。
为达上述的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光源模块包括多个发光元件及上述的导光板。多个发光元件相对板体的入光面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光板中,借由将多个第二条状微结构配置于入光面,可以使从多个发光元件所发出的光线在进入导光板的入光面之前分散,降低任何两个相邻的发光元件之间所形成的暗区现象,而达到提升亮度均匀度的效果。此外,由于每一第二条状微结构在垂直于入光面的方向上的最大高度从第三端朝第四端为渐变,在最大高度的较低处分光效果较小,而最大高度的较高处分光效果较大,可以使光线更为均匀地分散,避免在导光板靠近入光面的一侧产生亮带。并且,相邻的第二条状微结构之间彼此相连不需留有空白区,入光面的整体表面皆可配置第二条状微结构,能将提升亮度均匀度的效果最佳化。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昕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台湾扬昕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扬昕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台湾扬昕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33074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连续明洞隧道的承载结构
- 下一篇:一种110工法挡矸支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