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载燃气泄漏传感器芯片有效
申请号: | 202220422628.0 | 申请日: | 2022-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68713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发明(设计)人: | 王明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欧意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21/16 | 分类号: | G08B21/16 |
代理公司: | 郑州天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3 | 代理人: | 李松莲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郑州市高***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燃气 泄漏 传感器 芯片 | ||
一种车载燃气泄漏传感器芯片,电路板上装有电路,电路由单片机U1、电源芯片U2、气体传感器S1、温度传感器U3和逻辑门芯片U4构成,单片机U1的1脚和20脚分别与逻辑门芯片U4的1脚和3脚相连,单片机U1的14脚经电阻R13与电阻R12和电阻R2相连,电阻R2与气体传感器S1连接,单片机U1的15脚和17脚与红色发光二极管LED3和绿色发光二极管LED1相连;逻辑门芯片U4与三极管Q2和三极管Q1的基极相连,电源芯片U2的4脚与电阻R11相连,电阻R11与电源芯片U2的5脚及接地电容C3相连;设计科学合理,电路结构简单,报警响应时间小于30秒,灵敏度高,有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感器,特别是一种车载燃气泄漏传感器芯片。
背景技术
汽车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天然气汽车因其燃料费用低、环保清洁的绝对优势不断受到人们的认可和喜爱,尤其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各个国家都在不断发展天然气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天然气作为替代能源和清洁能源,也在各个国家得到了大力的发展。截至目前,全球天然气汽车保守估计达到了2600多万辆,占全球汽车总量的1.52%还多,天然气汽车的高速发展得到全球大多数国家的支持,成为各个国家节能环保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引入天然气汽车,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天然气汽车保有量已经突破600多万辆,虽然市场受到纯电动汽车高速发展的影响,但由于天然气本身清洁环保、经济性高,在未来仍有市场需求和发展的空间,天然气作为替代汽油、柴油的第一车用清洁能源的地位仍会不可动摇。
随着燃气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燃气车辆安全性也被国家提到了更高、更为急迫的地位,特别是随着《GB/T 36123-2018 燃气汽车泄漏报警装置技术要求》的颁布,2018年12月以后的燃气汽车均要求安装车用燃气报警器,但目前市面上的报警器报警效果不好,灵敏度低且报警延迟高,因此,设计一种新的传感器芯片势在必行。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车载燃气泄漏传感器芯片,可有效解决现有传感器报警效果不好,灵敏度低且报警延迟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载燃气泄漏传感器芯片,包括电路板,所述的电路板上装有电路,所述的电路是由单片机U1、电源芯片U2、气体传感器S1、温度传感器U3和逻辑门芯片U4构成的,单片机U1的1脚和20脚分别与逻辑门芯片U4的1脚和3脚相连,单片机U1的9脚接+5V电源,并经电容C8接地,单片机U1的14脚经电阻R13分别与电阻R12和电阻R2一端相连,电阻R2另一端经二极管D4与气体传感器S1的4脚连接,并经并联电阻R15、电容C1接地,气体传感器S1的2脚接地,气体传感器S1的1脚和3脚的共端接+5V电源,单片机U1的15脚和17脚分别经电阻R3和电阻R5与红色发光二极管LED3和绿色发光二极管LED1相连,红色发光二极管LED3和绿色发光二极管LED1的共端接地,单片机U1的18脚接插口P2的3脚,单片机U1的19脚经电阻R14与温度传感器U3的2脚相连,并经电容C11接地,温度传感器U3的3脚接地,温度传感器U3的1脚接+5V电源,并经电容C4接地;
逻辑门芯片U4的2脚接地,逻辑门芯片U4的5脚接+5V电源,+5V电源经电容C14接地,逻辑门芯片U4的4脚和6脚分别经电阻R6和电阻R7与三极管Q2和三极管Q1的基极相连,三极管Q1、Q2的集电极分别经电阻R8、电阻R1接+5V电源,三极管Q1的集电极经电阻R16接插口P1的4脚,三极管Q2和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2的集电极经电阻R4与电阻R12和二极管D5的共端相连,二极管D5的正极接地,电阻R12和电阻R4的共端与接地电容C10相连,并与插口P1的3脚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欧意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河南欧意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4226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