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炉炉前自动运钎小车有效
申请号: | 202220436909.1 | 申请日: | 2022-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73203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操波;张显超;方伟;李俊;向家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昌市燕狮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C3/02 | 分类号: | B61C3/02;B61D15/00;C21B7/12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李登桥 |
地址: | 443001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炉 自动 小车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炉炉前自动运钎小车,包括小车底盘、升降装置、钎杆托架、电气控制系统、行走限位桩、防护罩;所述小车底盘上设有小车蓄电池组、驱动组件、从动组件、充电刷板、安装槽;所述升降装置为整体的筒状结构安装在小车底盘的安装槽内。需要更换钎杆时,通过操作电气控制系统,将置于钎杆托架上的钎杆运送到开口机的休息位,通过升降装置调整好钎杆的角度,再将钎杆升高到安装高度即可安装。所述小车在回退过程中,通过接近传感器和行走限位桩来对小车进行定位,确保小车回到休息位。采用上述结构,整个小车布局紧凑合理,定位精确,工作稳定性高,实用性极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炉炉前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炉炉前自动运钎小车,适用于各种高炉炉前自动换钎时运送钎杆。
背景技术
换钎作为高炉炉前工人的日常工作,每天要重复进行多次。每根钎杆重约50Kg,需要两人将钎杆抬到开口机休息位完成换钎工作。由于炉前温度高,粉尘含量大,工人劳动强度很大。因此,发展自动化程度高、稳定性好的自动换钎装置对于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和改善劳动环境显得十分重要。自动运钎小车就是代替工人将钎杆运送到开口机的休息位,为自动换钎做好准备工作。
目前,已有的自动换钎机用旋转型运钎装置虽然能完成钎杆的升降和回转动作,但是其结构复杂、体积较大,并且其升降装置的辅助支撑结构采用多个连杆铰接,稳定性有待提高;同时整个运钎装置的驱动机构需要外接电源,对小车行进、钎杆升降回转的控制和动力电源没有集成,对实现全部自动化换钎的条件不够完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高炉炉前自动运钎小车,能够精准地控制小车行进距离、升降高度和回转角度,在行进过程中调整好回转角度,到达开口机休息位时只需要完成提升动作就可以到达钎杆的安装高度,做到快速响应,通过PLC控制器处理各种传感器的信号,实现全自动化运钎过程。
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特征,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炉炉前自动运钎小车,它包括小车底盘,所述小车底盘上固定安装有升降装置和防护罩,所述升降装置上固定安装有钎杆托架,所述防护罩侧边设有电气控制系统,在小车的休息位正下方地面上设有行走限位桩;
所述小车底盘上设有小车蓄电池组、驱动组件、从动组件、充电刷板、升降装置安装槽;所述小车底盘的底部靠近升降装置安装槽一端设有小车行走接近传感器。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减速机、同步带、同步带轮、驱动轴和钢制车轮;所述减速机通过安装在小车底盘上的减速机支架固定,减速机的输出端与同步带配合,将转动传递到连接有同步带轮的驱动轴上,带动钢制车轮转动,沿着地面上的导轨使小车整体行走。
所述驱动组件和升降装置的驱动电力都由小车蓄电池组提供,无需再外接其它电源。
所述钎杆托架包括托杆、托杆横板和托杆立板;所述托杆采用中空结构,所述托杆立板固定安装在托杆的两端,所述托杆横板固定安装在托杆立板上。
所述托杆横板设置成V型结构,其外侧设有接近传感器,用于检测钎杆是否已经放置到钎杆托架上。
所述托杆的底面设有多个穿线孔洞,接近传感器的线缆从穿线孔洞中穿入托杆中间,从升降装置的回转中心接入小车蓄电池组。
所述小车底盘的侧面设有充电刷板,用于给小车蓄电池组充电。
所述电气控制系统包括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处理各种传感器的信号并对小车行走电机、升降装置中的电机发出动作指令。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小车有效解决了小车运钎过程行进距离的精确控制,避免小车行进距离过长或者过短而不能将钎杆精准送达开口机休息位。
2、本实用新型采用可充电的蓄电池组给小车提供电力,小车上的所有驱动电机不需要再外接其他电源,避免现场出现过多的线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昌市燕狮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宜昌市燕狮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43690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