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取料组件与传感器的协同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0525607.1 | 申请日: | 2022-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760515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8 |
发明(设计)人: | 魏少威;庄丰源;史颜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恩达机器人(昆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L5/00 | 分类号: | G01L5/00;G01B11/02;B65H5/16;B65H5/36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陈海霞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组件 传感器 协同 机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取料组件与传感器的协同机构,包括:针刺取料组件、压力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第一压力传感臂、第二压力传感臂、安装基板、导向柱、限位螺丝、缓冲弹簧、外壳盖。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一种基于取料组件与传感器的协同机构,通过在取料机构内配置压力传感器和反射式光电传感器,使得传感器与针刺取料组件保持同步,降低了信号的延迟和检测的误差,不仅可以有效提高针刺取料机构刺料拿取的精准性和稳定性,提高生产效率,而且结构简单、方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服装自动化布料分层取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取料组件与传感器的协同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服装自动化领域,比较难以克服的就是布料的分层与拿取,因为布料柔软又透气,传统的吸盘,因透气吸不起来或吸多层布料,传统夹持方法因布料柔软并很薄也无法夹到布料,所以人们开始采用针刺的方法进行取料。
但是,由于现有针刺取料过程缺少感知部件,于是出现了无法确定什么时间开始刺料,也无法判断针刺取料组件是否有刺到布料。另外,如果把感知部件装到取料机构的外部,则会造成信号延迟或不同步,降低工作效率和精准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取料组件与传感器的协同机构,具有可靠性能高、定位精确、结构紧凑等优点,同时在自动化布料分层取料的应用及普及上有着广泛的市场前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基于取料组件与传感器的协同机构,其包括:针刺取料组件、用于检测布料所受压力的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布料距离的位移传感器、第一压力传感臂、第二压力传感臂、安装基板、导向柱、限位螺丝、缓冲弹簧,
所述第一压力传感臂设置于所述针刺取料组件的侧面,所述位移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压力传感臂的下部,且所述位移传感器的检测面与针刺取料组件的工作面位于同一平行面上,所述第二压力传感臂下端槽口螺孔通过压力传感器螺孔桥接到所述第一压力传感臂槽口的螺孔上,所述安装基板上设置有所述导向柱,所述第二压力传感臂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柱滑动连接的导向孔,所述安装基板通过限位螺丝连接所述第二压力传感臂,且安装基板与第二压力传感臂之间设置有所述缓冲弹簧,使得所述第二压力传感臂浮动设置于所述安装基板上,以对针刺取料组件的运动进行缓冲。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位移传感器采用反射式光电传感器。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力传感臂通过螺钉锁紧在所述针刺取料组件的侧壁上。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力传感臂为U型结构,所述第二压力传感臂为T型结构。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力传感臂的下部设置有用于安装位移传感器的安装槽。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压力传感器采用中间为悬浮结构的桥式压力传感器。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压力传感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压力传感臂的槽口的底部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压力传感臂底面的槽口螺孔相连接。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限位螺丝与安装基板上的凹孔相连接,且其下端穿过安装基板并与所述第二压力传感臂相连接,所述第二压力传感臂上设置有用于缓冲弹簧的凹口,且所述缓冲弹簧的上端与安装基板相接触,其下端与凹口的底面相相接触。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基板上设置有用于让线束通过的过线槽。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力传感臂和第二压力传感臂的外侧设置有外壳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恩达机器人(昆山)有限公司,未经福恩达机器人(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5256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吸水垫
- 下一篇:叶轮四轴机加工定位治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