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跨骑式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220732434.0 | 申请日: | 2022-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78930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发明(设计)人: | 江田敏行;宫内素;松本昌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J7/02 | 分类号: | B62J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正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17 | 代理人: | 韩登营;栗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跨骑 车辆 | ||
1.一种跨骑式车辆(10),其在车把(36)与座椅(78)之间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行李架(86),
该跨骑式车辆(10)的特征在于,
所述行李架(86)具有内侧框架(150)、外侧框架(152)、弯曲部(154)、第1倾斜部(156)、延伸部(158)和凹陷部(166),其中,
所述弯曲部(154)使所述内侧框架(150)和所述外侧框架(152)在所述前后方向上弯曲;
所述第1倾斜部(156)为所述内侧框架(150)和所述外侧框架(152)的位于所述弯曲部(154)前方的部分,且随着靠近所述弯曲部(154)而向后下方倾斜;
所述延伸部(158)为所述内侧框架(150)和所述外侧框架(152)的位于所述弯曲部(154)后方的部分,且从所述弯曲部(154)向后方延伸;
所述凹陷部(166)形成于所述第1倾斜部(156),在所述凹陷部(166),所述内侧框架(150)的上端部比所述外侧框架(152)的上端部低,
所述延伸部(158)相对于所述跨骑式车辆(10)的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比所述第1倾斜部(156)相对于所述跨骑式车辆(10)的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骑式车辆(10),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伸部(158)具有平坦部(168),在该平坦部(168),所述内侧框架(150)的上端部和所述外侧框架(152)的上端部为相同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跨骑式车辆(10),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侧框架(152)为直径比所述内侧框架(150)大的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跨骑式车辆(10),其特征在于,
所述行李架(86)还具有下方突出部,该下方突出部从所述外侧框架(152)的所述凹陷部(166)或所述平坦部(168)的部分向下方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跨骑式车辆(10),其特征在于,
所述行李架(86)还具有第1支撑件(88),该第1支撑件(88)从所述外侧框架(152)的所述第1倾斜部(156)的部分向下方延伸,并连接于所述跨骑式车辆(10)的车身(18)。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跨骑式车辆(10),其特征在于,
所述行李架(86)还具有第2支撑件(89),该第2支撑件(89)从所述延伸部(158)向下方延伸,并连接于所述跨骑式车辆(10)的车身(18)。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跨骑式车辆(10),其特征在于,
所述行李架(86)还具有连接部,该连接部在所述跨骑式车辆(10)的车宽方向上延伸,并且连接所述外侧框架(152)和所述内侧框架(150)的各下端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跨骑式车辆(10),其特征在于,
所述行李架(86)还具有挂物钩部(160),该挂物钩部(160)是所述内侧框架(150)的从所述连接部向前方突出的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跨骑式车辆(10),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伸部(158)为越远离所述弯曲部(154)则越向后上方倾斜的第2倾斜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跨骑式车辆(10),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侧框架(152)的前端部和后端部中的至少一个端部为随着靠向所述前后方向上的顶端而变窄的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73243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机轴叶片焊接检验装置
- 下一篇:一种耐火保温结构和水泥窑燃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