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黄土盾构隧道下穿高铁结构的主动加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841582.6 | 申请日: | 2022-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76026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8 |
发明(设计)人: | 王立新;汪珂;李储军;施王帅胤;赖金星;邱军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 |
代理公司: | 西安唐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84 | 代理人: | 奇敏;马睿 |
地址: | 710043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黄土 盾构 隧道 下穿高铁 结构 主动 加固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黄土盾构隧道下穿高铁结构的主动加固装置,包括:设置在盾构地铁隧道底部土层的注浆封底;设置在盾构地铁隧道上部土层和两侧土层的管幕,上部土层和两侧土层的管幕相连接整体围设于盾构地铁隧道外;设置在上部土层的管幕上方的钢架网喷支护。本实用新型通过超前施作小口径的热轧管幕钢管,对盾构隧道周围进行超前注浆加固,提高盾构隧道周围土层的抗变形强度,能够很好的处理列车行驶下造成的动荷载;通过该项施工控制体系运用低廉的成本、在不耽误工期的情况下对地铁隧道的施工进行超前保护,保证工程的顺利就完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黄土盾构隧道下穿高铁结构的主动加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西部地区的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的不断发展,地铁线路越来越多,成为城市交通出行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但是随着地铁线路的增多,而城市的地下空间规模有限,因此在进行地铁隧道的挖掘施工中,不可避免的会下穿既有建筑物。由于中国西北部地区地层分布大部分以黄土为主,作为一种第四系生成的非饱和土,其颗粒组成以架空排列为主,由于骨架颗粒以点接触的形式传递应力,造成结构的连结强度较低,即使受到均匀应力的作用,也会造成土体内部骨架受力不均匀,在此类地层进行隧道的开挖修建已经对围岩的强度带来影响。当地铁隧道下穿铁路线时,较差的地质条件地面高速行驶的列车产生的动荷载容易在地基下形成动力波,此外加上列车本身作为一个荷载源产生的重力荷载,特别容易对黄土造成扰动,从而诱发地层不均匀沉降,对铁路和地铁隧道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在此类工程中需要一种必要的主动加固装置及其加固方法保证工程的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黄土盾构隧道下穿高铁结构的主动加固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黄土盾构隧道下穿高铁时,列车容易诱发地层不均匀沉降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黄土盾构隧道下穿高铁结构的主动加固装置,包括:
设置在盾构地铁隧道底部土层的注浆封底;
设置在盾构地铁隧道上部土层和两侧土层的管幕,上部土层和两侧土层的管幕相连接整体围设于盾构地铁隧道外;
设置在上部土层的管幕上方的钢架网喷支护。
进一步的,所述注浆封底的上方设置旋喷止水帷幕。
进一步的,所述管幕包括多根无缝钢管,在所述无缝钢管的两侧分别焊接母接榫和公接榫,多根无缝钢管通过它们两侧的母接榫和公接榫依次插接构成幕面。
进一步的,所述上部土层的管幕两端设置有角钢,两侧土层的管幕通过角钢与上部土层的管幕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公接榫包括连接柱和接口片,连接柱的一端与无缝钢管外壁焊接,连接柱的另一端与接口片焊接。
进一步的,所述母接榫为一端开口的方钢结构,其开口端与无缝钢管外壁焊接。
进一步的,在每根所述无缝钢管的管壁上均焊接至少一根注浆管,注浆管内灌注水泥砂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超前施作小口径的热轧无缝钢管的管幕,并对盾构隧道周围进行注浆管的超前注浆加固,大大提高了盾构隧道周围土层的抗变形强度。其能够很好的处理列车行驶下造成的动荷载,该主动加固装置应用成本低廉,其在不耽误工期的情况下对地铁隧道的施工进行超前保护,保证工程的顺利就完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实施例的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8415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效焊接设备
- 下一篇:电子装置外壳和电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