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平车裙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0875364.4 | 申请日: | 2022-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70743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谈源;张驰;汤娟;陈浩;王师佑;闫建兵;郭佳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新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C17/00 | 分类号: | B61C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锦信诚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13 | 代理人: | 王芳 |
地址: | 213135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平车 板结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平车裙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平车裙板结构,包括:裙板主体,及设置在裙板主体弯折处的补强件,裙板主体和补强件均为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并通过胶膜连接;补强件设有第一补强面和第二补强面,第一补强面与裙板主体的弯折处内表面贴合,倾斜设置的第二补强面与第一补强面形成补强腔体,本实用新型中裙板主体和补强件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其通过胶膜连接,简化了裙板的成型工艺,并通过第一补强面和第二补强面形成的补强腔体,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基础上有效降低了裙板的重量,提升了运载能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平车裙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平车裙板结构。
背景技术
铁路平车主要用于运送钢材、木材、汽车、机械设备等体积或重量较大的货物,也可借助集装箱运送其他货物,而从技术经济的角度出发,轻量化的车体结构要求及设计已成为铁路货车的发展方向。
现有技术中车体端部的底架、裙板和底板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的设备舱,其复合材料的外蒙皮,及外蒙皮上的若干横梁和若干纵梁组成裙板,虽然保证了裙板的整体结构强度,但是裙板成型工艺较为复杂,导致裙板的整体重量过大,严重影响平车运载能力。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平车裙板结构,降低裙板的重量,提升运载能力。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平车裙板结构,包括:裙板主体,及设置在所述裙板主体弯折处的补强件,所述裙板主体和所述补强件均为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并通过胶膜连接;
所述补强件设有第一补强面和第二补强面,所述第一补强面与所述裙板主体的弯折处内表面贴合,倾斜设置的所述第二补强面与所述第一补强面形成补强腔体。
进一步地,所述补强件采用一体拉挤成型,且所述补强件裁切后沿所述裙板主体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裙板主体包括与底架铰接的第一裙板,及与所述第一裙板呈夹角设置的第二裙板;
所述第一裙板和所述第二裙板与所述裙板主体为一体拉挤成型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裙板和所述第二裙板在弯折处为圆弧过渡。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裙板的端部边沿朝向车体底架方向弯折延伸出第一折弯边。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裙板的边沿朝向设备舱内部延伸出第二折弯边,所述第二折弯边垂直于所述第二裙板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裙板的内部设有第一筋板和第二筋板,所述第一筋板和所述第二筋板均呈L型结构,其与所述第一裙板形成的半封闭腔体开口方向均朝向所述第二裙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筋板与所述第一折弯边形成T型筋。
进一步地,还包括铰链结构,所述铰链结构通过所述第一筋板和第二筋板固定在所述第一裙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中裙板主体和补强件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其通过胶膜连接,简化了裙板的成型工艺,并通过第一补强面和第二补强面形成的补强腔体,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基础上有效降低了裙板的重量,提升了运载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平车裙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新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新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8753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轴承端盖加工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汽车线束生产的自动切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