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检测电池电芯的极耳用的智能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220920673.9 | 申请日: | 2022-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8766657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发明(设计)人: | 罗国和;文报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超音速自动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88 | 分类号: | G01N21/88;G01N21/01;G06M1/27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电池 极耳用 智能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检测电池电芯的极耳用的智能设备,包括:用于抓取及旋转电池电芯的机械手、机架、第一传输机构、第一升降机构、第二传输机构、第二升降机构、用于对电池电芯的第一极耳的一侧进行检测的第一检测机构、用于对电池电芯的第二极耳的一侧进行检测的第二检测机构、用于对第一极耳的另一侧进行检测的第三检测机构以及用于对第二极耳的另一侧进行检测的第四检测机构。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检测电池电芯的极耳用的智能设备能够通过多个检测机构自动检测电池电芯的极耳的片数是否正确以及极耳是否存在折叠情况,无需人工操作,效率高,且不会存在误检的情况,有效提高产品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检测电池电芯的极耳用的智能设备。
背景技术
电池电芯是锂离子聚合物电池产品的一种原材料,电池电芯设有极耳部,极耳部就是从电池电芯中将正负极引出来的金属导电体,通俗的说就是电池正负两极的耳朵,一个电池电芯会延伸出两个极耳部,极耳部作为电池在进行充放电时的接触点,而极耳部包括有多片极耳。
在锂电池的生产过程中电池电芯的极耳的片数是否正确以及极耳是否存在折叠情况是直接关系到锂电池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检测电池电芯的极耳的片数是否正确以及极耳是否存在折叠情况。
然而,传统方式中,主要是依赖人工检测电池电芯的极耳的片数是否正确以及极耳是否存在折叠情况,即通过人眼观察完成,而人眼检测的效率低下,且容易存在误检的情况,影响产品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检测电池电芯的极耳用的智能设备,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检测电池电芯的极耳用的智能设备,包括用于抓取及旋转电池电芯的机械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机架、第一传输机构、第一升降机构、第二传输机构、第二升降机构、用于对所述电池电芯的第一极耳的一侧进行检测的第一检测机构、用于对所述电池电芯的第二极耳的一侧进行检测的第二检测机构、用于对所述第一极耳的另一侧进行检测的第三检测机构、以及用于对所述第二极耳的另一侧进行检测的第四检测机构,所述第一升降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传输机构上,所述第二升降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传输机构上,所述第一检测机构、第二检测机构与第三检测机构依次设置于所述机架的一侧,所述第四检测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的另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传输机构包括有第一电缸以及第一滑块,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包括有第一连接板、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第一支撑板以及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电缸上,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一滑块连接,所述第一气缸与所述第二气缸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上,所述第一气缸与所述第一支撑板连接,所述第二气缸与所述第二支撑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机架包括有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条以及第二支撑条,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顶面设置有处于所述第一支撑条和所述第二支撑条之间的第一卡置条,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顶面设置有处于所述第一支撑条和所述第二支撑条之间的第二卡置条,且所述第一卡置条的顶端设有用于支撑电池电芯的第一支撑点,所述第二卡置条的顶端设有用于支撑电池电芯的第二支撑点。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传输机构包括有第二电缸以及第二滑块,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包括有第二连接板、第三气缸、第四气缸、第三支撑板以及第四支撑板,所述第二滑块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电缸上,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二滑块连接,所述第三气缸与所述第四气缸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板上,所述第三气缸与所述第三支撑板连接,所述第四气缸与所述第四支撑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机架还包括有间隔设置的第三支撑条以及第四支撑条,所述第三支撑板的顶面设置有处于所述第三支撑条和所述第四支撑条之间的第三卡置条,所述第四支撑板的顶面设置有处于所述第三支撑条和所述第四支撑条之间的第四卡置条,且所述第三卡置条的顶端设有用于支撑电池电芯的第三支撑点,所述第四卡置条的顶端设有用于支撑电池电芯的第四支撑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超音速自动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超音速自动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92067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机多用全自动吹瓶机
- 下一篇:一种电池极耳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