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智能建筑的节能供热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220968229.4 | 申请日: | 2022-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76042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8 |
发明(设计)人: | 李相丰;王磊;彭学彦;孙盼盼;王志鹏;刘日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中冀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15/02 | 分类号: | F24D15/02;F24F8/108;F24F11/523;F24F11/72;F24F13/22;F24F11/46;F24F13/02 |
代理公司: | 天津易企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42 | 代理人: | 黄彩荣 |
地址: | 300000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智能建筑 节能 供热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基于智能建筑的节能供热设备,包括主体、顶盖和加热器,顶盖设置于主体上方,主体采用正六边体且其上部嵌入设置盲槽,主体内侧设置加热部、循环输入部、循环输出部和输气部;第一锥形套固定安装于主体内壁,第三锥形套内部设置内循环罐;循环输出部包括套管,套管内侧设置第一外循环管;加热部包括设置于主体内侧的加热器。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有套管和第二外循环管,实际工作中采用双层套管,其内层循环水、外层循环热风,降低供热过程中的热能损耗,进而提升对于智能建筑的供热效果以及能耗降低;设置多道过滤组件,实现对于主体进风口的空气过滤,即在对智能建筑的供热过程中,同步实现空气净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建筑供热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智能建筑的节能供热设备。
背景技术
智能建筑是指通过将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最优化组合,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
但其对资源的消耗也大,尤其在冬天,需要提供供热措施,但是现有的用于智能建筑物的供热装置存在节能性较差和供热效率低的问题,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且一般不具备检测功能,因此亟需一种基于智能建筑的、节能的供热设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基于智能建筑的节能供热设备。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基于智能建筑的节能供热设备,包括主体、顶盖和加热器,所述顶盖设置于所述主体上方,所述主体采用正六边体且其上部嵌入设置有盲槽,所述主体内侧设置有加热部、循环输入部、循环输出部和输气部;
所述循环输入部包括第一锥形套、第二锥形套和第三锥形套,所述第一锥形套一侧设置有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一锥形套和所述第二锥形套之间设置有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二锥形套和所述第三锥形套之间设置有第三过滤网;
所述第一锥形套固定安装于所述主体内壁,所述第三锥形套内部设置有内循环罐;
所述循环输出部包括套管,所述套管内侧设置有第一外循环管;
所述加热部包括设置于所述主体内侧的加热器,所述第一外循环管与所述内循环管分别连接于所述加热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
位于所述主体外侧且对应所述循环输入部设置有第二外循环管,所述第二外循环罐端部贯穿所述循环输入部且与所述内循环管连通。
优选的:所述顶盖上方设置有显示屏,位于所述顶盖上部且位于所述显示屏一侧设置有控制部。
如此设置,便于实现对于所述主体内部的温湿度显示,以及实现对于加热器和气泵的控制。
优选的:所述顶盖设置为与所述主体相匹配的正六边形盖。
如此设置,便于实现对于主体的密封,进而实现对其内部元件的保护。
优选的:所述顶盖靠近所述主体的下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
如此设置,实现对于主体内的温湿度检测。
优选的:所述加热器与所述主体通过固定支架安装。
如此设置,便于完成对于所述加热器相对于所述主体的固定安装。
优选的:所述第二外循环管与所述主体外壁通过固定支杆安装。
如此设置,便于完成所述第二外循环管相对于所述主体外壁的固定安装。
优选的:所述输气部包括设置于所述主体内壁的气泵,以及设置于所述气泵输出端的输出管。
如此设置,实现对于主体内的热风循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中冀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天津中冀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96822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矿业用的振动给料机
- 下一篇:一种耐低温抗老化性强的复合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