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智能控制的测量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2221128997.5 | 申请日: | 2022-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817986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30 |
发明(设计)人: | 蒋瑞瑞;侯锡坤;王竹贺 | 申请(专利权)人: | 靖江市测绘勘察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11/02 | 分类号: | G01B11/02;H04N7/18;B25J11/00;B25J19/00;H02J7/3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5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智能 控制 测量 机器人 | ||
1.基于智能控制的测量机器人,包括机身(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1)的正面设置有显示屏(2),所述机身(1)通过电动升缩杆(3)与机头(4)进行连接,所述机头(4)的正面由左往右分别设置有摄像头(401)和红外测距仪(402),所述机身(1)通过转动机构(5)与底座(6)进行连接,所述底座(6)的底部设置有多组滚轮(7),所述机头(4)的顶部开设有放置槽(403),所述放置槽(403)通过调节机构(8)与光伏板(9)进行连接;
所述转动机构(5)包括电机(501)、第一锥形齿轮(502)、第二锥形齿轮(503)、支撑板(504)和支撑架(505),所述底座(6)的顶部设置有电机(501),所述电机(501)的驱动端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502),所述第一锥形齿轮(502)的外侧且位于底座(6)内部的中心处设置有第二锥形齿轮(503),所述第二锥形齿轮(503)通过支撑板(504)与底座(6)进行连接,所述第二锥形齿轮(503)通过支撑架(505)与机身(1)进行连接;
所述调节机构(8)包括支撑柱(801)、套筒(802)、左连接块(803)、右连接块(804)、滑槽(805)、第一螺栓(806)和孔槽(807),所述放置槽(403)内部的中心处设置有支撑柱(801),所述支撑柱(801)的外侧套接有套筒(802),所述套筒(802)分别通过左连接块(803)和右连接块(804)与光伏板(9)进行连接,所述右连接块(804)的内部开设有滑槽(805),所述滑槽(805)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螺栓(806),所述套筒(802)与支撑柱(801)的内部均开设有孔槽(80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智能控制的测量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1)的右侧由前往后分别设置有控制面板(101)和USB接口(102),所述机身(1)的下方且位于支撑架(505)的顶部设置有蓄电池(1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智能控制的测量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锥形齿轮(502)与第二锥形齿轮(503)的连接方式为啮合连接,所述第二锥形齿轮(503)与支撑板(504)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智能控制的测量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锥形齿轮(503)与支撑架(505)呈一体式结构设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智能控制的测量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1)、机头(4)和底座(6)的外表面均涂覆有防腐涂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智能控制的测量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802)与左连接块(803)和右连接块(804)的连接方式均为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智能控制的测量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801)的右侧与第一螺栓(806)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一螺纹孔(808),所述孔槽(807)的内部附带有第二螺栓(809)。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智能控制的测量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槽(403)的内部结构大小与光伏板(9)的外部结构大小呈相对应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靖江市测绘勘察院有限公司,未经靖江市测绘勘察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12899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