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随停阻尼转动结构及手持云台有效
申请号: | 202221247529.X | 申请日: | 2022-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748247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3 |
发明(设计)人: | 廖易仑;张经琳;唐昌辉;易勇;苏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智神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M13/04 | 分类号: | F16M13/04;F16M11/10;F16M11/08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牛念 |
地址: | 541000 广西壮族自***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阻尼 转动 结构 手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动连接装置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随停阻尼转动结构及手持云台,连接于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之间,所述第一转动部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转动部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转动结构包括穿接于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的转动轴以及处于压缩状态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套于转动轴外周,所述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绕转动轴转动连接,所述弹性件在第一转动部与第二转动部之间形成直接或间接的弹性抵接,以形成转动阻尼。本实用新型直接利用弹性件与第一转动部和/或第二转动部之间的摩擦形成阻尼,实现随停,结构简单、装配难度小、制造成本低,且产品出厂时即调整好弹性件的变形量,之后无需进行调整,使用简便、可有效提升消费者使用体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动连接装置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随停阻尼转动结构及手持云台。
背景技术
对于两转动连接的第一转动部、第二转动部,常需根据应用场合使得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可以停留在任意相对角度的位置。为实现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之间的相对转动,最常用的方式是将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通过转动轴连接,而当转动轴采用阻尼转轴时,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便可随意停止在任意角度。目前,现有技术已公开有各种形式的阻尼转轴,如中国专利CN212672214U公开了一种阻尼调节机构,包括:转动部,其外圈与第一活动部连接;第一摩擦部,与转动部的内圈和第二活动部连接;第二摩擦部,设置在第一活动部上,且两摩擦部之间形成摩擦界面;调节部,与第二摩擦部连接,用于驱动两摩擦部靠近或远离,以使两摩擦部的摩擦阻尼增加或减小。通过旋转导向螺钉调节压缩弹簧的压缩量从而方便的调节内圈摩擦环与外圈摩擦环间摩擦阻尼的大小。
上述方案虽然可实现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的随停,但是:由于其通过内圈摩擦环和外圈摩擦环间摩擦实现阻尼,其在产品本身的组成部件之外需要增设内圈摩擦环和外圈摩擦环,制造成本高,装配复杂且装配要求较高;另外,由于其应用于关节,为保证关节的灵活性,需减小内圈摩擦环和外圈摩擦环之间的阻尼从而促进两连杆之间的运动,由于调节过程中并无法对阻尼大小进行定量,其应用与手持云台领域时,则会存在使用不便、影响消费者使用体验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随停阻尼转动结构及手持云台,利用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本身的结构实现阻尼随停,无需增设摩擦结构,结构简单、装配难度小、制造成本低,且使用简便、可有效提升消费者使用体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随停阻尼转动结构,连接于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之间,所述第一转动部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转动部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为两个,所述第二转动部至少部分位于两第一连接孔之间;所述转动结构包括穿接于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的转动轴以及处于压缩状态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套于转动轴外周,所述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绕转动轴转动连接,所述弹性件在第一转动部与第二转动部之间形成直接或间接的弹性抵接,以形成转动阻尼。
本实用新型的随停阻尼转动结构,利用压缩状态的弹性件在第一转动部与第二转动部之间形成直接或间接的弹性抵接:当形成直接的弹性抵接时,在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之间形成转动阻尼;当形成间接的弹性抵接时,在第一转动部、第二转动部中的一个与其他部件之间形成转动阻尼,转动阻尼的形成即可实现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的随停。本实用新型直接利用弹性件与第一转动部和/或第二转动部之间的摩擦形成阻尼,结构简单、装配难度小、制造成本低,且产品出厂时即调整好弹性件的变形量,之后无需进行调整,使用简便、可有效提升消费者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动部、第二转动部和转动轴三个转动部件中两个转动部件发生相对转动,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于两个发生相对转动的转动部件之间,在两个发生相对转动的转动部件之间形成转动阻尼,从而实现两转动部件的随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智神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桂林智神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24752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倍频装置输出头结构
- 下一篇:一种应用于轨道交通车辆的HMI显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