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废料分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1378570.0 | 申请日: | 2022-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8226924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6 |
发明(设计)人: | 金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丰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6D7/18 | 分类号: | B26D7/18;B26D7/32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艾诚璐 |
地址: | 402760***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料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搬运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废料分料装置,包括机座,机座上设有机械手和切边机,其特征在于:机座上设有第一回收机构和第二回收机构,切边机、第一回收机构和第二回收机构均位于机械手的运动轨迹上;还包括分料爪,分料爪包括与机械手固接的底座、用于取放废料夹持机构、用于取放机壳的第一负压机构和用于取放废料的第二负压机构,本方案主要解决了现有设备对机壳废料的取走方式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搬运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脑是现代人办公的重要工具之一,而电脑的机壳是保护电脑内部的重要保护层;机壳在加工过程中涉及切边处理、废料回收处理和成品转移,目前,机壳的切边处理通常是通过切边机完成,再通过人工将切割下来废料进行回收;完成对机壳的切边处理和废料回收处理之后,再通过机械手将机壳转移至下一个工位。
机壳在实际加工期间,当机壳通过切边机切割下来两个不同形状的废料时,工作人员需要先取走两个不同形状的废料,再将两个不同形状的废料分别转移至不同的位置进行回收,便于后期对两个不同形状的废料进行批量加工和批量转移;但采用上述工作方式,一方面通过人工取料、筛料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工作人员和机械手一起参与加工,工作人员容易被机械手误伤,影响其人身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废料分料装置,以解决人工收集废料效率不高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废料分料装置,包括机座,机座上设有机械手和切边机,其特征在于:机座上设有第一回收机构和第二回收机构,切边机、第一回收机构和第二回收机构均位于机械手的运动轨迹上;
还包括分料爪,分料爪包括与机械手固接的底座、用于取放废料夹持机构、用于取放机壳的第一负压机构和用于取放废料的第二负压机构,
夹持机构包括与底座滑动连接的第一面板和连接在第一面板两侧的夹持组件,
第一负压机构包括与底座滑动连接的第二面板和连接在第二面板两侧的第一负压组件;
第二负压机构包括连接在第一面板两侧的第二负压组件。
还包括用于对第一面板止动的第一止动部和用于对第二面板止动的第二止动部。
本方案的原理及优点是:
本方案通过切边机对机壳进行切边处理,得到条形废料和U形废料,并且,U形废料上有凸条,凸条用于被夹持组件夹紧。
机械手带动分料爪移动至切边机处,通过第一负压机构的负压吸附机壳,通过第二负压组件的负压吸附条形废料,通过夹持组件夹紧凸条,进而夹紧U形废料。
机械手带动分料爪移动至第一回收机构上方时停止移动,第二负压组件的负压作用消失,使得条形废料掉落至第一回收机构上回收;机械手开始移动,机械手带动分料爪移动至第二回收机构上方时停止移动,夹持组件的夹紧作用消失,使得U形废料掉落至第二回收机构上回收;机械手又开始移动,机械手带动分料爪移动至下一个工位处时停止移动,第一负压组件的负压作用消失,使得机壳掉落至下一个工位处;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方案能够将切边处理后的机壳转移至下一个工位处,且期间还完成了条形废料和U形废料的取料、筛分和回收,全程自动化完成,代替了传统人工的工作,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且还不会误伤工作人员。
进一步,机座上设有用于接收机壳的接收板,接收板位于机械手的运动轨迹上;还包括用于推动机壳在接收板上滑动的推动机构。
通过上述设置,机械手带动分料爪移动至接收板时停止移动,此时机壳与接收板的间距较小,第一负压组件的负压作用消失,使得机壳能够较平稳的掉落至接收板上,减小对壳体的磨损,再通过推动机构推动机壳移动至下一个工位处。
进一步,接收板沿接收板的长度方向两侧均设有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丰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丰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3785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线束去皮治具
- 下一篇: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