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LNG动力船舶有效
申请号: | 202221538499.8 | 申请日: | 2022-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749645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发明(设计)人: | 陈来生;樊杰;许佳慧;周小翔;刘彩霞;张云凯;沈卫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中集能源装备有限公司;中集安瑞科投资控股(深圳)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17/00 | 分类号: | B63B17/00;B63H21/14;B63H21/3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联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32 | 代理人: | 张家旺 |
地址: | 226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lng 动力 船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LNG动力船舶,该LNG动力船舶包括:船体,船体上设有甲板,船体内设有内燃机;罐箱,用于装载LNG,罐箱可拆卸地装设于甲板上并能够被吊运;冷箱,设于甲板上并间隔地设于罐箱的一侧;供应管路,其一端与罐箱可拆卸连接,另一端连接冷箱,以用于连通罐箱和冷箱;输送管路,其一端与冷箱相连,另一端与内燃机相连,以用于连通冷箱和内燃机。本实用新型将罐箱与冷箱分离,并间隔地设置在甲板上,罐箱可拆卸地设置在甲板上,因此在罐箱内LNG被使用完后,可单独吊运罐箱,将充装有LNG的罐箱吊运回甲板上,通过供应管路重新连接冷箱与罐箱,恢复对内燃机的燃料供应,操作简单快捷,可大幅度节约充装时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LNG动力船舶。
背景技术
液化天然气(LNG)作为一种经济、绿色、安全的新型能源已成为业内公认的未来船舶绿色能源的首选。
以LNG为能源的船舶称为LNG动力船舶。在LNG动力船舶使用的过程中,LNG通常储存在燃料罐内,当燃料罐内的LNG使用完后,LNG动力船舶通常只能专程开往加气站,重新向燃料罐内加注充装LNG,导致在一定程度上耽误时间。并且,海洋上的LNG动力船舶的燃料加注主要还是采用岸基罐车码头加注模式,其中燃料罐固定在船体上,对燃料罐的加注充装时间较长,安全隐患多的缺点,导致LNG动力船舶的大规模应用受到严重制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NG动力船舶,解决了相关技术中LNG动力船舶燃料罐的加注充装时间较长,隐患多的缺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LNG动力船舶,该LNG动力船舶包括:船体,所述船体上设有甲板,所述船体内设有内燃机;罐箱,用于装载LNG,所述罐箱可拆卸地装设于所述甲板上,并能够被吊运;冷箱,设于所述甲板上,并间隔地设于所述罐箱的一侧;供应管路,其一端与所述罐箱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冷箱连接,以用于连通所述罐箱和所述冷箱;输送管路,其一端与所述冷箱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内燃机相连,以用于连通所述冷箱和所述内燃机。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罐箱包括框架及罐体;所述框架可拆卸地支撑在所述甲板上,并能够被吊运;所述罐体装载于所述框架内;所述冷箱间隔地设于所述框架的一侧;所述供应管路与所述罐箱相连的一端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罐体上。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供应管路包括供气管路和供液管路;所述供气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罐体可拆卸连接,并与所述罐体的气相空间相连通;所述供气管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冷箱;所述供液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罐体可拆卸连接,并与所述罐体的液相空间相连通;所述供液管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冷箱。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罐箱还包括第一快接接头和第二快接接头;所述第一快接接头固定于所述框架上,并连通所述罐体的气相空间;所述第二快接接头固定于所述框架上,并连通所述罐体的液相空间;所述供气管路的与所述罐体相连的一端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快接接头;所述供液管路的与所述罐体相连的一端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二快接接头。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供气管路和所述供液管路均包括内管和套设于所述内管外周的外管,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之间具有间隔,并形成夹层。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罐箱还包括第一充装接头和第一回气接头;所述第一充装接头连接所述罐体,并连通所述罐体的液相空间;所述第一回气接头连接所述罐体,并连通所述罐体的气相空间。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充装接头和所述第一回气接头设于所述罐体的同一端部,所述第一充装接头和所述第一回气接头分别固定于所述框架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中集能源装备有限公司;中集安瑞科投资控股(深圳)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通中集能源装备有限公司;中集安瑞科投资控股(深圳)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53849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耐用BOPP胶带复合膜
- 下一篇:带急停多相手控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