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陆两栖混动汽车的能源控制装置、汽车和船舶有效
申请号: | 202221578581.3 | 申请日: | 2022-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84312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发明(设计)人: | 李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W20/15 | 分类号: | B60W20/15;B60W20/40;B60F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李铁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陆 两栖 汽车 能源 控制 装置 船舶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水陆两栖混动汽车的能源控制装置,包括:互相连接的控制模块和动力组件,控制模块包括陆地能源控制模块、水路能源控制模块、两栖能源控制模块和用于根据汽车行驶环境进行切换的能源切换模块,动力组件包括电机组、发电机组、发动机组和电池组;能源切换模块分别与陆地能源控制模块、水路能源控制模块和两栖能源控制模块连接;发电机组与发电机组连接,发电机组与电池组连接,电池组与电机组连接;本申请中的水陆两栖混动汽车的能源控制装置、汽车和船舶,具有功率调节范围大,能源利用率高的优点,可以保证两栖混动汽车的高效能源利用及动力充足。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自动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陆两栖混动汽车的能源控制装置、汽车和船舶。
背景技术
水陆两用车(amphibian automobile)又名水陆两栖船,水陆两栖船,水陆两用车,水陆两用艇,是结合了车与船的双重性能,既可像汽车一样在陆地上行驶穿梭,又可像船一样在水上泛水浮渡的特种车辆。由于其具备卓越的水陆通行性能,可从行进中渡越江河湖海而不受桥或船的限制,因而在交通运输上,具有其特殊的历史意义。多用于军事,救灾救难,探测等专业领域。
目前,水陆两栖车的能源控制主要包括电动、传统动力和混动三种方式,而现有的能源控制方式无法在动力源保证和环保之间做到平衡,例如采用双机双泵的动力策略,在陆地行驶时采用一个发动机作为动力源,而在水中行驶时,增加一个发动机即双发动机作为动力源。该动力系统能提供十足的动力源,但对能源的利用效率较低且不够环保。又例如,混动与纯电动切换的船舶动力系统,该系统能让船舶在水中行驶时先以纯电模式运作,运作时消耗电池组电量,当电池组亏电时通过燃油发动机发电再输出动力。这种方案保证了环保性,但由于中间环节能量损失较大且电池损耗较快,最终只能靠发动机进行发电无法保证高效的能源利用率。又例如,油电混动的船舶,在低功耗时通过电池组作为能量源带动转舵机工作,在中功耗时则开启柴油机以柴油机作为动力源带动转舵机工作,而在高功耗时则通过电池及柴油机同时作为动力源带动转舵机工作。但由于,电池的局限性,不能长时保持高功耗的工况,同时也无法保证能源的高效利用及电池缺电时在低功耗时的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陆两栖混动汽车的能源控制装置,包括:互相连接的控制模块和动力组件,所述控制模块包括陆地能源控制模块、水路能源控制模块、两栖能源控制模块和用于根据汽车行驶环境进行切换的能源切换模块,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电机组、发电机组、发动机组和电池组;能源切换模块分别与陆地能源控制模块、水路能源控制模块和两栖能源控制模块连接;所述发电机组与发电机组连接,所述发电机组与电池组连接,所述电池组与电机组连接。
于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检测汽车行驶环境的环境检测模块,所述汽车行驶环境包括陆地、水路和两栖,所述环境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能源切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用于根据不同的汽车行驶环境发送控制指令。
于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指令包括陆地能源控制指令、水路能源控制指令和两栖能源控制指令,所述陆地能源控制模块根据所述陆地能源控制指令控制电机组进行工作,所述水路能源控制模块根据所述水路能源控制指令控制发动机组进行工作,所述两栖能源控制模块根据所述两栖能源控制指令控制电机组和发动机组同时进行工作。
于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对电池剩余电量进行检测的电池电量检测模块,所述电池电量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陆地能源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如果检测结果大于预设的阈值,陆地能源控制模块控制电池组发出第一控制指令,以驱动所述电机组进行工作,如果检测结果小于或等于预设的阈值,陆地能源控制模块控制电池组发出第二控制指令,以启动发电机组为电池组进行充电,同时控制发动机组驱动发电机组进行供电。
于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水路能源控制模块发出第三控制指令,以驱动发动机组通过发电机组对电池组充电,或者,所述水路能源控制模块发出第四控制指令,以同时驱动电机组和发动机组进行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5785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猪只输送装置
- 下一篇:一种硅胶垫智能化生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