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周转式现浇砼构件综合内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1743801.3 | 申请日: | 2022-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802903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3 |
发明(设计)人: | 苗宁新;徐伟;隋晓光;王忠凯;闫海龙;刘立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海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7/065 | 分类号: | E04G17/065 |
代理公司: | 威海科星专利事务所 37202 | 代理人: | 王元生 |
地址: | 2642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周转 式现浇砼 构件 综合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行业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能够降低成本、减少垃圾产生的可周转式现浇砼构件综合内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头具有圆台状主体,圆台状主体的顶面开设与内撑套管相配合的嵌固凹槽,圆台状主体的底面设有六角螺母式防灌浆凸台,所述六角螺母式防灌浆凸台与圆台状主体的中轴线重合,六角螺母式防灌浆凸台中央开设与圆台状主体的嵌固凹槽相连通的预留穿丝孔;内撑套管的两端分别与两端堵头的嵌固凹槽嵌合套接,丝杆沿内撑套管一端的预留穿丝孔穿入并沿内撑套管另一端的预留穿丝孔伸出,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实现降低成本、减少垃圾产生,节约材料、降低碳排放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行业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能够降低成本、减少垃圾产生的可周转式现浇砼构件综合内撑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现浇混凝土构件如剪力墙、梁、柱等构件模板施工时传统做法均采用对拉螺栓结合PVC套管加固的方式,模板内尺寸限位采用水泥支撑或钢筋支撑,支撑设置后需要绑扎牢固方能起到作用,但实际上,因绑扎不到位、水泥支撑强度不足导致断裂,造成能起到作用的寥寥无几,造成钢筋或水泥内撑材料浪费严重,经测算,内撑材料的费用按照建筑面积测算,达到2.5元/㎡以上,内撑材料即浪费了又不能构成实体,产生建筑垃圾,对建筑行业来讲是一项很大的成本支出。
可见传统的现浇构件模板加固及支撑方式存在较多的弊端,不适应国家建筑行业绿色建造技术的政策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提出了一种能够起到内撑限位、穿丝套管、防漏浆、可周转的多重作用,实现降低成本、减少垃圾产生,节约材料、降低碳排放需求的可周转式现浇砼构件综合内撑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措施达到:
一种可周转式现浇砼构件综合内撑装置,设有内撑套管以及分别与内撑套管两端套接的堵头,内撑套管为等径的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头具有圆台状主体,圆台状主体的顶面开设与内撑套管相配合的嵌固凹槽,圆台状主体的底面设有六角螺母式防灌浆凸台,所述六角螺母式防灌浆凸台与圆台状主体的中轴线重合,六角螺母式防灌浆凸台中央开设与圆台状主体的嵌固凹槽相连通的预留穿丝孔;内撑套管的两端分别与两端堵头的嵌固凹槽嵌合套接,丝杆沿内撑套管一端的预留穿丝孔穿入并沿内撑套管另一端的预留穿丝孔伸出。
本实用新型所述圆台状主体的底面与顶面直径比例为不小于1.25,锥度面坡度不小于30%,圆台状主体高度最小不小于10mm,以保证圆台状主体侧面形成有效的坡度,在拆除后,可形成锥度面,进而形成带有向外坡度的凹槽孔,便于排水以及后续封堵处理;圆台状主体的底面直径与六角螺母式防灌浆凸台的外径比例不小于1.75,以在内撑套管的两端形成有效的环形顶部扩大限位面,防止施工过程中内撑套管内灌浆,保证丝杆以及整套装置可周转使用。
本实用新型所述内撑套管采用采用PVC、PPR或尼龙等材质,采用直径20mm-415型PVC管材质最为经济,内撑套管的长度根据构件截面厚度确定,其尺寸为构件截面厚度减10mm。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准备配件,将配件组合为综合内撑装置:堵头中的嵌固凹槽和内撑套管的直径大小相适应,将两个堵头与内撑套管的两端连接在一起,形成综合内撑机构;按照加固螺栓的纵横向间距,模板定位钻孔,直径20mm,通过穿丝预留孔穿过对拉螺栓模板安装完成后,对拉螺栓与步骤中形成的综合内撑机构共同作用,利用内撑套管和堵头中套管内撑限位挡台的整体强度起到对模板的限位内撑的作用,此时突起的六角螺母式防灌浆装置正好嵌入模板开孔内,可防止混凝土浆液灌入综合内撑机构内部,顶部扩大限位面与模板紧密贴合,可防止漏浆;然后进行混凝土浇筑,此时振捣棒应避免与综合内撑机构相互碰触;此后拆除模板及综合内撑机构:混凝土浇筑完成具备拆模条件后,先行拆除外侧模板,抽出对拉螺栓,利用采用通用M17电动扳手可轻松拆卸堵头,内撑套管无破损的情况下,采用同规格的内撑套管可轻松的从构件一侧顶出内撑套管,所拆下的组件再次组合后重复周转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海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威海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7438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工程水电安装结构
- 下一篇:一种保健品原料提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