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工程车用中隔门有效
申请号: | 202221821118.7 | 申请日: | 2022-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82876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3 |
发明(设计)人: | 贺勤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宝龙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02 | 分类号: | B60R21/02;E05D11/10;E05B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恒华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9 | 代理人: | 张培祥 |
地址: | 526238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程车 用中隔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工程车用中隔门,包括连通工程车的驾驶舱与车厢的门口,以及设置于门口的中隔门本体,所述中隔门本体的上边缘与门口之间设置有铰链;所述中隔门本体通过铰链可相对门口向上开合;所述中隔门本体上设置有门锁;所述中隔门本体上还设置有窗口。该实用新型通过在中隔门本体的上边缘与门口之间设置具有棘轮结构的铰链,使中隔门本体可以相对门口向上开合以及打开后定位和复位,实现工程车的驾驶舱与车厢的隔断或连通,以及便于人员的进出;同时在中隔门本体上设置由横杆和立杆形成的加强结构,提升中隔门的整体强度,保证安全性;并且在中隔门本体上设置具有把手开关和保险开关的门锁,实现中隔门的锁紧以及应急时快速逃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工程车用中隔门。
背景技术
现有工程车中驾驶舱与车厢之间设置有窗口,驾驶人员与车厢内的工作人员通过该窗口传递物件;为了确保安全性该窗口的尺寸设置较小,但人员无法通过该窗口进入驾驶舱或车厢,无法满足现有市场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工程车用中隔门,包括连通工程车的驾驶舱与车厢的门口,以及设置于门口的中隔门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隔门本体的上边缘与门口之间设置有铰链;所述中隔门本体通过铰链可相对门口向上开合;所述中隔门本体上设置有门锁;所述中隔门本体上还设置有窗口。
优选的,所述中隔门本体包括架体以及设置于架体前表面和后表面的前门板和后门板;所述铰链与架体的上边缘固定连接;
所述架体包括门框架;所述门框架的中部设置有横梁;所述横梁与门框架的上部之间形成所述窗口;所述门锁位于横梁与门框架的下部之间;所述横梁与门框架的下部之间设置有用于提升中隔门本体强度的加强结构。
优选的,所述加强结构包括立杆和横杆;所述立杆设置有若干个,从左至右分布设置;所述横杆设置有若干个,其中一部分位于两相邻所述立杆之间,另一部分位于立杆与门框架之间。
优选的,所述门锁位于后门板的一侧设置有保险开关;所述门锁位于前门板的一侧设置有把手开关。
优选的,所述铰链为棘轮式铰链。
优选的,所述窗口上设置有推拉窗。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实用新型通过在中隔门本体的上边缘与门口之间设置具有棘轮结构的铰链,使中隔门本体可以相对门口向上开合以及打开后定位和复位,实现工程车的驾驶舱与车厢的隔断或连通,以及便于人员的进出;同时在中隔门本体上设置由横杆和立杆形成的加强结构,提升中隔门的整体强度,保证安全性;并且在中隔门本体上设置具有把手开关和保险开关的门锁,实现中隔门的锁紧以及应急时快速逃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图1中去除前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去除后门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中隔门本体1、铰链2、门锁3、窗口4、加强结构5、推拉窗6、架体11、前门板12、后门板13、保险开关31、把手开关32、立杆51、横杆52、门口100、门框架111、横梁11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宝龙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宝龙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82111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传感器清洁装置、传感器和车辆
- 下一篇:柴油机气缸体振动时效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