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零件识别用分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1922047.X | 申请日: | 2022-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9503250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1 |
发明(设计)人: | 洪岩;王志强;杨青海;刘守华;徐凯程;尹书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7C5/02 | 分类号: | B07C5/02;B07C5/34;B07C5/36 |
代理公司: | 成都宏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337 | 代理人: | 常利敏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零件 识别 分类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零件识别用分类装置,包括箱体、振动板、存放斗、振子、补光灯、相机、硅胶垫、单作用气缸、固定柱、第一从动轴、第一从动轮、导板、第二从动轴、第二从动轮、电源、零件收集盒、处理器、收集板、第二传动轴、第二主动轮、第一主动轮、第一传动轴、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第一电机、第二电机、非目标零件收集盒、控制面板、显示屏、数据传输口、活塞杆;本实用新型的零件识别用分类装置,对待分类零件的进行两次识别分类,并且通过导板的设计,大大减少了零件堆叠,以及姿态异常导致的识别不成功,减少了后续人工再次进行二次分类的劳动量,将人从大量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零件识别用分类装置。
背景技术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而随着我国工业化的飞速发展,制造业也不断加速发展,从工业2.0、工业3.0到工业4.0概念的提出,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规模化向数控化智能化转变,而零件识别则是提升工业自动化与智能化方向的一个重要基础。
零件分拣是工业生产环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进行零件分拣的目的是将不同类型的物料或工件分类摆放到相应的位置,避免不同的物料或工件产生混料。提高装配以及后续相关操作的效率,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生产线智能化方面的需求在持续上升,过去仅仅依靠人力劳动生产的速度已经远远达不到现代企业的需求,因此智能化零件识别用分类装置便在大趋势的环境下应运而生,以实现将人从大量重复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
现有技术中公开的零件识别用分类装置,普遍只采用一次识别分类操作,但是待分类零件因为大小差异不同,易在传送带上从静摩擦转变为滑动摩擦,导致前面的零件与后面的零件发生堆叠,而堆叠在一起的零件不易被识别分类出来,增加了后续人工再次进行二次分类的劳动量,并且现有装置识别分类零件是通过对零件拍照进行图像处理分析,而现存装置对待分类零件进行图像采集时,极易受到外界环境光亮度的变化,致使其采集到的图像质量差距过大,并且当环境光不合理时,采集到的图像质量精度差,又进一步影响了装置的识别分类综合性能,增加了人工的劳动量。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零件识别用分类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零件识别用分类装置存在的缺陷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零件识别用分类装置,只采用一次识别分类操作,受到待分类零件叠加的影响大,分类效率低,且现有识别分类装置,受外界环境光影响大,无法克服外界光环境亮度的变化,识别分类综合性能效率低下,增加了人工再次进行二次分类的劳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零件识别用分类装置包括箱体、振动板、存放斗、振子、补光灯、相机、硅胶垫、单作用气缸、固定柱、第一从动轴、第一从动轮、导板、第二从动轴、第二从动轮、电源、零件收集盒、处理器、收集板、第二传动轴、第二主动轮、第一主动轮、第一传动轴、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第一电机、第二电机、非目标零件收集盒、控制面板、显示屏、数据传输口、活塞杆;
所述箱体为立方体,所述箱体呈开放状态,没有顶盖与前面板,且箱体左侧壁中部下方有开口;所述箱体左侧壁中部开口上方固定连接有收集板,所述收集板呈铲状,与水平面之间有一定的倾角;
所述存放斗为倒圆锥状,所述存放斗位于箱体左侧壁顶端中部,所述存放斗下方为振动板,振动板左侧与箱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振动板呈一定倾度向下,所述振子位于振动板内部;
所述固定柱为2~5根,为长方体状,所述固定柱与箱体后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柱下方与箱体底部之间存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柱均匀分布在箱体内;
所述相机为4~10个,所述相机的高度位置位于传送带上方一定距离,呈一定倾斜度向传送带;所述相机与固定柱之间存在固定连接;
所述补光灯为4~10个,所述补光灯与相机的之间的相对位置为补光灯处于相机前方镜头的一侧,所述补光灯与相机之间存在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未经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92204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