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用ABS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22075921.7 | 申请日: | 2022-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79451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2 |
发明(设计)人: | 李增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增志 |
主分类号: | B60T11/04 | 分类号: | B60T11/04;B60T1/06;B62L3/02 |
代理公司: | 无锡经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504 | 代理人: | 吴仁芬 |
地址: | 651200 云南省楚雄彝族***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abs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刹车防抱死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车用ABS系统,包括安装于轮毂一侧的刹车盘,所述刹车盘上设置有刹车部和调节杆驱动部,所述刹车部设置有与之匹配的刹车机构,所述调节杆驱动部设置有与之匹配的调节杆驱动机构;所述调节杆驱动部通过旋转驱动所述调节杆驱动机构对所述刹车机构进行松紧调节;所述刹车机构通过刹车线与手刹连接。本系统相对于油压驱动不仅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而且对刹车片的的控制效果好,在降低刹车成本的同时,能提高刹车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刹车防抱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用ABS系统。
背景技术
车辆的普及给人来带来了很多生活上的便利,尤其是缩短了单位行程所需的时间,为了便于驻停,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车辆都存在刹车系统,其中汽车都含有制动防抱死系统,简称ABS,作用就是在汽车制动时,自动控制制动器制动力的大小,使车轮不被抱死,处于边滚边滑的状态,以保证车轮与地面的附着力在最大值。
但是在电动车领域中,尤其是适用于两轮电动车的刹车装置,无论是液压的碟刹还是鼓刹,只能实现刹车时抱死车轮,而车轮抱死容易引发轮胎与地面之间摩擦力减小,轮胎失去抓地力,从而引发车辆侧滑甩尾等不可控的危险情况。即当前大多数电动车都不存在防抱死系统,这会造成在电动车的骑行当中,突然刹车导致刹车抱死现象,引发轮胎侧滑、轮胎打滑等严重事故,尤其是雨天、湿滑等低附着路面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更高,从而使得电动车失去控制,造成危险事故的发生。
一部分现有的适用于电动车的刹车原理为控制油压实现对刹车中刹车片的松紧调节,这种装置与刹车为一体式设计,不仅成本高,安装难度大,一旦油泵受损很难修复,甚至给刹车的的正常使用也带来直接影响。
因此,急需一种新的技术来解决该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车用ABS系统,提供了一种带有调节杆驱动部的刹车盘,刹车盘的圆环状刹车部上设置有可对其进行松紧的的刹车机构,在所述调节杆驱动部设置有可对所述刹车机构进行调节控制的调节杆驱动机构。本系统无需借助电子液压泵系统可实现对刹车片的点刹,可避免刹车盘刹车抱死情况的发生。
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车用ABS系统,包括安装于轮毂一侧的刹车盘,所述刹车盘上设置有刹车部和调节杆驱动部,所述刹车部设置有与之匹配的刹车机构,所述调节杆驱动部设置有与之匹配的调节杆驱动机构;所述调节杆驱动部通过旋转驱动所述调节杆驱动机构对所述刹车机构进行松紧调节;所述刹车机构通过刹车线与手刹把或脚踏刹车机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刹车机构与卡钳转接码连接,所述卡钳转接码与车叉的叉腿固定连接;所述刹车机构包括与所述卡钳转接码连接的卡钳壳体,所述卡钳壳体包括可以套设所述刹车部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内还设置有以所述刹车盘轴对称的第一刹车片和第二刹车片,所述第一刹车片与所述第二刹车片分别与所述夹持部连接;还包括可驱动所述第一刹车片运动的刹车片驱动模块,所述刹车片驱动模块安装于所述卡钳壳体的活动腔体内;所述刹车片驱动模块可贯穿所述卡钳壳体,与外部的刹车线连杆连接,所述刹车线连杆与所述刹车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刹车片驱动模块包括端面相互匹配的第一驱动块和第二驱动块,所述第一驱动块的另一端设置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可贯穿设置于所述卡钳壳体的通孔;所述第一驱动块通过旋转可驱动所述第二驱动块做伸缩运动,实现调节所述第一刹车片相对所述第二刹车片的距离;所述第一驱动块的第一端面上设置有首尾相连的第一C形坡面和第二C形坡面;对应的,所述第二驱动块的第一端面上设置有首尾相连的第三C形坡面和第四C形坡面,所述第一C形坡面与所述第三C形坡面规格相同且可完全贴合,所述第二C形坡面与所述第四C形坡面规格相同且可完全贴合;所述第二驱动块的第二端面可与所述第一刹车片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块的第二端面上垂直连接有所述旋转轴,所述旋转轴可贯穿所述通孔与外部所述刹车线连杆连接,所述刹车线连杆在所述刹车线的拉动下可驱动所述旋转轴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增志,未经李增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0759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平压平模切机的清废机
- 下一篇:隔离开关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