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烟壶有效
申请号: | 202222655364.6 | 申请日: | 2022-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8681963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发明(设计)人: | 亚历山大朱叶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A2Z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4F1/30 | 分类号: | A24F1/30;A24F7/04;A24F5/00;A24F9/04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方闻俊;姚娟英 |
地址: | 中国香港九龙广东*** | 国省代码: | 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烟壶,包括具有储水腔的容器、烟锅接头、软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的周壁具有夹层空间,夹层空间内设有多个隔档,从而将夹层空间分隔成彼此独立的第一导烟夹层、第二导烟夹层,所述烟锅接头连接在容器上并与第一导烟夹层接通,软管接头连接在容器上并与第二导烟夹层接通;第二导烟夹层的内壁上开有与储水腔连通的进烟孔,储水腔的底部开有与第一导烟夹层连通的出烟孔。在不同使用状态下,烟气从不同的导烟夹层通过,省掉原有从顶部伸入储水腔的导烟管,整个水烟壶的储水腔显得非常简洁,吸烟时,烟气从储水腔的底部向上冒出,储水腔内的水被充分利用,烟气过滤和降温效果更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烟装置,水烟是一种单支或多支样子的仪器,用于蒸发和吸取烟草(调味烟草或非调味烟草)或其他可产生气体的物质,并使烟雾或蒸气在被用户吸入之前先经过水盆或其他液体容器,尤其涉及一种水烟壶。
背景技术
传统水烟装置用于抽烟并且被构造成使得蒸气和烟雾在被消费者吸入之前经过水池。水烟装置可以包括一个出口或多于一个出口,使得装置一次可被多于一个消费者使用。使用水烟装置被许多人视为休闲活动和社交体验。
水烟装置主要包括敞口的盛水容器、盖板及给烟草加热并产生烟雾的烟锅,盖板可脱卸结合在盛水容器的顶端,盖板的顶部设有供烟锅连接其上的烟锅接头,烟锅接头向上显露出盖板,盖板的底部设有导烟管,导烟管向下显露出盖板,烟锅接头与导烟管连通。如一专利号为ZL201921806174.1(公告号为CN21092960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易拆装的水烟装置》,披露了这样一种结构,包括水箱,水箱上固定连接有面板,面板中间贯通有排气管,排气管延伸至水箱内部一端贯通连接有过滤器,排气管上自上而下依次设有皮碗与卡扣板,卡扣板中间设有碗口,皮碗放置在碗口内,卡扣板内设有固定装置,卡扣板将皮碗通过固定装置安装在面板下面,面板底面四角开设有出烟口,出烟口内安装有阀珠组合体,面板上面设有烟锅碳炉,面板上面设有软管塞头。增加了单向阀珠、球托组合和四个出烟口,吸气时,单向阀珠置于本位,封住了出烟口,防止烟气从出烟口溢出,当水箱烟雾过大时,可吹气顶开的单向阀珠,排出多余的烟雾,避免使用者吸入过多的烟气剧烈咳嗽,从而优化吸烟体验。
还如一专利号为ZL200820042445.6(公告号为CN201163996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便携式水烟筒》,如专利号为ZL200420114621.4(公告号为CN2750679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可共用的水烟壶》,也披露了类似的水烟壶。
现有水烟壶均包含设于盖板上并向下一直延伸至盛水容器内的导烟管,导烟管位于水面以下,让水对烟气进行过滤和降温,导烟管的存在使得盛水容器内部显得繁杂,另外烟气从导烟管下部四周的出烟孔散逸出来,导烟管下部四周的出烟孔水盛水容器的内底面之间有间距,导致部分水不能对烟气进行过滤和降温。当水箱烟雾过大而吹气时将多余的烟雾从面板的四周排出,即从水烟壶的顶部排烟,排烟部位单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全新且没有导烟管的水烟壶。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水烟壶,包括具有储水腔的容器、烟锅接头、软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的周壁具有夹层空间,夹层空间内设有多个隔档,从而将夹层空间分隔成彼此独立的第一导烟夹层、第二导烟夹层,所述烟锅接头连接在容器上并与第一导烟夹层接通,所述软管接头连接在容器上并与第二导烟夹层接通;所述第二导烟夹层的内壁上开有与所述储水腔连通的进烟孔,所述储水腔的底部开有与所述第一导烟夹层连通的出烟孔。
为将储水腔内多余的烟雾吹掉,排出多余的烟雾,避免使用者吸入过多的烟气剧烈咳嗽,从而优化吸烟体验,进一步改进,上述隔档还将夹层空间分隔出与第一导烟夹层、第二导烟夹层彼此独立的第三导烟夹层,所述第三导烟夹层的内壁上开有与所述储水腔连通的排烟孔,所述容器上开有连通外界与第三导烟夹层的出烟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A2Z工业有限公司,未经A2Z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6553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安全绳拉力测试装置
- 下一篇:一种TV后壳快速成型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