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模式除湿汽车空调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22742154.0 | 申请日: | 2022-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85448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8 |
发明(设计)人: | 吕传超;胡杨扬;张巍;石娟;谢晓筠;傅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热翼(武汉)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1/00 | 分类号: | F25B1/00;F25B29/00;F25B41/24;F25B49/02;F25B41/31;B60H3/00;B60H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119 湖北省武汉市经济技***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模 除湿 汽车空调 系统 | ||
一种空调技术领域的双模式除湿汽车空调系统,包括除湿制冷系统、辅助除湿制热系统,除湿制冷系统包括除湿制冷循环管路、压缩机、室内冷凝器、电子膨胀阀、室外换热器、单向阀、热力膨胀阀、蒸发器、集液器;辅助除湿制热系统包括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第一截止阀、第二截止阀。本实用新型具有除湿制冷模式与除湿制热模式两种形式,可在制冷与制热的时候下对舱室内的空气进行除湿工作,弥补了传统空调无法在制热模式下进行除湿工作的缺失,且将两种模式综合在一个汽车空调系统中,可通过对阀门的开断来进行模式的切换。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为汽车空调制冷系统进行除湿工作的优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汽车技术领域的空调系统,特别是一种可以实现除湿制冷和除湿制热模式切换的双模式除湿汽车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空调通过制冷、制热的方式可以使舱室内的人员处在较为舒适的环境下,有助于缓解人员的疲劳。除了舱室内的温度与气流场的均匀性,舱室内的湿度也对人体会产生巨大影响,如果湿度过大会使人感觉更加闷热,因此需要进行除湿工作。
传统的汽车空调除湿方式主要有独立除湿与制冷除湿。在进行独立除湿时,仅进行除湿一项工作,是通过蒸发器将被冷却的空气进行加热,使之恢复原本的温度,然后输送回舱室内,通过对循环空气的处理,使舱室内的空气湿度保持相对恒定,从而起到除湿作用,使人员可以在舱室内更加舒适。在进行制冷除湿时,通过蒸发器将多余的冷凝水与水汽析出,并在蒸发器的翅片上进行凝结,从而使舱室内过饱和的空气湿度下降到平衡状态,达到除湿的作用,使人员可以在舱室内更加舒适。
在现有的技术中,汽车空调的除湿仅限于上述两种除湿方式,由于常规的制热模式中的蒸发器温度过高,无法进行水汽凝结于排除的工作,因此无法在常规制热模式下进行除湿工作。但这样一来,制热模式下的湿度就无法进行调节。并且,结合除湿工作可以提升空调的效率。而汽车空调在运用时,有时候需要多温区调控,此时制冷模式与制热模式在部分工况区间会来回切换使用,如果能将除湿工作与制热模式结合,不但能够解决常规制热模式下的湿度无法调节的弊端,还可以提升制热模式的运行效率,使多温区调控能够更好地实现。因此,需要研发一种可在制热模式下进行除湿工作的汽车空调系统,并运用于汽车内。考虑到常规的制热模式无法实现除湿工作的同步进行,可以考虑从蒸发器并联的角度入手,形成并行回路,从而实现制热与除湿的同时实现,并且与制冷模式结合,让除湿制热与除湿制冷在同一系统中实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双模式除湿汽车空调系统,可分别在除湿制冷模式与除湿制热模式中对舱室内的空气进行除湿工作,且将两种模式综合在一个汽车空调系统中,可通过对阀门的开断来进行模式的切换。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包括双模式除湿汽车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除湿制冷系统、辅助除湿制热系统;除湿制冷系统用于实现空调的除湿制冷功能,包括除湿制冷循环管路、压缩机、室内冷凝器、电子膨胀阀、室外换热器、单向阀、热力膨胀阀、蒸发器、集液器,除湿制冷循环管路的一端布置在集液器内部上端,除湿制冷循环管路的另一端布置在集液器内部下端,集液器内部下端为液态制冷剂,沿冷却介质流向压缩机、室内冷凝器、电子膨胀阀、室外换热器、单向阀、热力膨胀阀、蒸发器依次串接在除湿制冷循环管路上;辅助除湿制热系统用于辅助实现空调的除湿制热功能,包括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第一截止阀、第二截止阀,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室内冷凝器、电子膨胀阀之间的除湿制冷循环管路相连通,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与单向阀、热力膨胀阀之间的除湿制冷循环管路相连通,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与室外换热器、单向阀之间的除湿制冷循环管路相连通,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与蒸发器、集液器之间的除湿制冷循环管路相连通,第一截止阀、第二截止阀分别布置在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热翼(武汉)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热翼(武汉)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7421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小型精准空投物资降落伞装置
- 下一篇:一种铅酸蓄电池用隔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