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陆两栖海洋航行器有效
申请号: | 202223063262.1 | 申请日: | 2022-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85362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8 |
发明(设计)人: | 李绍凡;梅传贤;邢彬彬;田涛;崔筱杰;郑雯文;郭星言;王少杰;陈美姗;李金垚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F3/00 | 分类号: | B60F3/00 |
代理公司: | 济南知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76 | 代理人: | 严晗 |
地址: | 116023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陆 两栖 海洋 航行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陆两栖海洋航行器,包括海洋航行器本体,所述海洋航行器本体包括驱动组件、浮板、货物仓和气动组件,所述浮板的顶部设置有货物仓,所述浮板底部的后端安装有驱动组件,所述浮板底部的前端安装有前支撑轮,所述驱动组件的两端均安装有后支撑轮,所述前支撑轮和后支撑轮的底端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后支撑轮的外侧安装有多个第二划动板,该水陆两栖海洋航行器用了两组划动板作为在海洋上驱动时的动力结构,将第一划动板和二划动板隐藏,从而提高了对划动板的保护,提高了稳定性,通过控制两个气泵使两个气囊的展开程度产生差异,因此通过该结构即可实现转向功能,降低了成本,便于普及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洋航行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陆两栖海洋航行器。
背景技术
水陆两栖海洋航行器能够同时实现在水面或者地面上进行移动的效果,通过两栖功能使其具有广泛的适用环境,经常作为货物输送载体应用于远洋船只上。根据现有技术如中国专利文件CN201920180131.0所述的一种具备水陆两栖运动功能的浮筒式航行器,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其通过动力机的输出端连接由链条、链轮构成的传动部件,外壳的内圆轨道上设置有通过径向定位杆连接所述内转子底座的定位支撑轮,实现驱动的效果,该方案克服了现有船只在意外情况下翻沉倾覆的安全隐患,提高了运载工具自身的安全性和安全运行的可靠性。
根据其公开的技术方案来看,现有技术中,通过额外增加的板材结构安装在常规的轮子表面来实现划水的效果,但是该方案应用在地面上进行移动时,会导致移动过程产生较大的颠簸,平稳性较差,另一方面,常规的水陆两栖海洋航行器需要对划水结构下沉的深度进行控制,同时也要安装额外的转向系统,因此设备结构复杂,造价成本高,难以普及。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水陆两栖海洋航行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能够将划动板部分进行隐藏,提高了陆地行驶时的稳定性,将转向和吃水深度控制系统进行整合,降低了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水陆两栖海洋航行器,包括海洋航行器本体,所述海洋航行器本体包括驱动组件、浮板、货物仓和气动组件,所述浮板的顶部设置有货物仓,所述浮板底部的后端安装有驱动组件,所述浮板底部的前端安装有前支撑轮,所述驱动组件的两端均安装有后支撑轮,所述前支撑轮和后支撑轮的底端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后支撑轮的外侧安装有多个第二划动板,所述后支撑轮的内侧安装有主轴。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双头电机和主轴,所述主轴从双头电机的内部穿过,所述主轴的表面焊接安装有第一划动板,所述主轴的两端均安装有后支撑轮,所述后支撑轮的外侧开设有多个卡槽,所述第二划动板嵌入到卡槽的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划动板以对称的形式安装在双头电机的两端,每个所述第一划动板的高度均小于后支撑轮的半径。
进一步的,所述双头电机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设置有固定螺纹套筒,所述双头电机通过使用螺丝和固定螺纹套筒相配合固定在浮板的底部,所述双头电机的外侧通过板材与外部空间相隔开。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划动板的端部安装有滑盖,所述第二划动板的内部开设有对接孔,每个所述第二划动板均通过使用螺杆穿过对接孔后固定在后支撑轮的侧边。
进一步的,所述卡槽的内部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杆从对接孔的内部穿过后插入到卡槽内的螺纹孔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气动组件包括气泵、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所述气泵安装在货物仓的内部,所述气泵的一端连接有输气管,所述输气管和气泵均设置有两个,且每个气泵均通过独立的输气管分别与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的顶部均通过粘接的方式与浮板的底部固定连接,且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对称安装在靠近两侧后支撑轮的位置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海洋大学,未经大连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06326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