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置文丘里管的油雾分离器及油雾分离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23099975.3 | 申请日: | 2022-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8608655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发明(设计)人: | 何晓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勒汽车技术(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7/10 | 分类号: | B01D4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徐会娟 |
地址: | 201400 上海市奉贤区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置 文丘里管 分离器 分离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雾分离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内置文丘里管的油雾分离器及油雾分离系统,以缓解现有市场的被动式油雾分离器在一些特定的工况点无法实现曲轴箱全时负压的问题,包括壳体、内置于壳体内的文丘里管、沿流体输送方向设置于文丘里管下游的管嘴;文丘里管设置有大径端和小径端,小径端沿流体流动方向设置于大径端下游;大径端设置有文丘里管入口,小径端设置有文丘里管出口;管嘴与文丘里管的小径端间隔设置,管嘴设置有管嘴入口和管嘴出口,管嘴入口正对文丘里管出口,管嘴出口正对壳体出口。本方案提供的内置文丘里管的油雾分离器,保证曲轴箱压力在全部发动机工况都处于负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雾分离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内置文丘里管的油雾分离器及油雾分离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市场的被动式油雾分离器在一些特定的工况点无法实现曲轴箱全时负压的情形,无法满足后续的更加严格的排放法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置文丘里管的油雾分离器及油雾分离系统,以缓解现有市场的被动式油雾分离器在一些特定的工况点无法实现曲轴箱全时负压的问题。
为了缓解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于:
一种内置文丘里管的油雾分离器,包括壳体、内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文丘里管、沿流体输送方向设置于所述文丘里管下游的管嘴;
所述壳体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
所述文丘里管设置有大径端和小径端,所述小径端沿流体流动方向设置于所述大径端下游;所述大径端设置有文丘里管入口,所述小径端设置有文丘里管出口,文丘里管入口通过进气口与涡轮增压器出气端相连通;
所述管嘴与所述文丘里管的小径端间隔设置,所述管嘴设置有管嘴入口和管嘴出口,所述管嘴入口正对所述文丘里管出口,所述管嘴出口正对所述壳体出气口,通过出气口与涡轮增压器的进气端相连。
更进一步地;
所述油雾分离器设置有第一密封部;
所述第一密封部包括设置于所述文丘里管大径端的第一密封槽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压合于所述第一密封槽;
所述第一密封槽内设置有第一密封圈。
更进一步地;
所述第一密封部包括一环形板,所述壳体设置有第一台阶结构,所述环形板伸入所述第一台阶结构的低位,所述第一台阶结构用于限制所述文丘里管向远离所述管嘴的方向移动。
更进一步地;
所述油雾分离器设置有第二密封部;
所述第二密封部包括设置于所述管嘴的第二密封槽和盖设于所述第二密封槽上的所述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所述第二密封槽内设置有第二密封圈。
更进一步地;
所述油雾分离器还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设置于所述文丘里管的第一挡板和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第一限位槽;
所述第一挡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密封部的下游,且伸入所述第一限位槽内。
更进一步地;
所述油雾分离器还设置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设置于所述管嘴的第二挡板和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第二限位槽;
所述第二挡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密封部的上游且伸入所述第二限位槽内。
更进一步地;
所述壳体包括外壳和盖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勒汽车技术(中国)有限公司,未经马勒汽车技术(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09997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